董方卓用言语甚至肢体侵犯克劳琛,此事引起共愤,这本是一个是非分明、公理有论的事件。董方卓远在比利时的安特卫普都向克劳琛道歉了(尽管这种“道歉”未必发自良知复苏的内心,而更像一种为自己日后前程所做的补救,我认为这种道歉是一种并不实在的“瞎道歉”),但是另外一些人,一些从身份上、职位上看似属于董方卓领导和长辈的人,却说了一些不合时宜的话,听了令人不爽。
在董方卓公开道歉的次日,南方某专业报发表的文章援引了两位中国足球管理层官员的话,表达了他们对董方卓事件的态度。
中国足协一把手谢亚龙说,“由于输球,所以球员出现了一些情绪,这种情绪当然不对,但是这从侧面也反应了球员对球人的一种责任感。”
中青队在前线的一把手杨一民说法几乎是对谢亚龙观点的复制,“当时队员觉得比赛最后一分钟输了很可惜吧,情绪上有些失控,但那时董方卓很想上场去赢得比赛,从一个侧面来讲也是责任感……”
细品两位足协领导的表态,有一个共性,即他们在评价这件事时采用的都属于“(虽然)……但是”的转折句式。学过语法的中国人都应该明白这种句式的重点不在“虽然”而在“但是”。但是大家搞不懂的是,明明这件事的对错是非这么清楚,明明只用“虽然”就可以把你的观点表达完整,可是你为什么还要扯上后面那个“但是”呢?本来是表明立场,但你扯上“但是”之后就让人怎么听怎么像是在抹稀泥,你这种“扯但”和大家熟悉的那种“扯淡”有什么本质区别吗?
把董方卓这件事牵扯的各方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小董是个肇事司机,克劳琛是遭到小董剐蹭的另一名司机,中国足协的某些领导是交警。那么这件事情可以这样演绎一下:董司机和克司机在驾车驶向同一目标的途中发生了交通事故,董司机越线违章,并将克司机剐蹭。事故发生当时,董司机怒气冲天,认为自己与克司机的目标一致,克司机为什么不能让他先行?但围观群众及媒体记者越来越多,纷纷指责是董司机不对,事后冷静下来后,董司机终于决定向克司机道歉。按说,事情到这份上可以告一段落,围观者也可以散尽,但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一直将这一交通事故的前前后后都看在眼里的交警说话了:“虽然董司机违章不对,但他与克司机想的是同一个目标,因此这次剐蹭也体现了董司机的一种责任感……”
听完这话,围观的群众有点搞不懂了,“这警察到底是在批评违章司机呢,还是在表扬他呢?”
相比起中国足球某些“交警”既高屋建瓴又滴水不漏且八面玲珑的“扯但”,我还是更喜欢“克司机”在“董司机”道歉前的生硬态度,他坚决要将“董司机”告到“国际交警”弗格森那里去,并要求弗格森吊销他的驾驶执照。
我一直认为,董方卓事件看似是一名年轻球员的一时冲动,但站在中国足球的大背景下,它绝不是一件可以等闲视之的小事。像“董司机”这样违章行为在中国足坛屡见不鲜,而“交警”对这类违章习惯性的视而不见、麻木不仁,甚至装聋作哑、擅抹稀泥才是董方卓在世界赛场上暴病发作的环境基础和深层必然原因。
“道歉要是管用,还要警察干嘛?”现在,董方卓道歉了,我却想说:警察要是管用,为啥还要“扯但”?(丁力达)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董方卓”,共找到
88,26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