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队撤离阿姆斯特丹的下午,捉弄人的航空公司给我们开了两次玩笑。原定从法兰克福起飞的国航班机没有订上足够的座位,临时改在阿姆斯特丹起飞。当我们得到消息乘火车赶到机场时,本来“理应”早已入关的中青队却因为行李超重的原因而不得不在换登机牌的柜台前等候,却又客观上照顾了中国记者。在与队员们交谈的过程中,搜狐体育试图解开一个人们一直在回避的谜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令这支队伍得到了脱胎换骨的质变?
李飞宇是跟随这支队伍时间最长的中方工作人员,犹豫再三,还是对这个刁钻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支队伍两个月来最大的变化,可以说质的变化,在战术上欧洲足球与我们的差距,不光是一个教练的问题,在德国这两个月,我们有了一流的教练,一流的环境,还有有一流的对手。中青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提高。通过打一些高水平的对手,发现问题,总结提高;再比赛,再暴露问题,再提高……经过这样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队伍磨合得越发成型。”
除了比赛的战术能力之外,李飞宇认为,中青队“场外技术”的收获也不小:“另外还有一个场地适应的问题,裁判的判罚尺度和标准也有待于适应,通过两个月在德国的训练,来逐渐适应,找到比赛的感觉。包括足球运动的发展氛围,这些都是与在中国训练不一样的地方。”
谈到中青队两战德国的区别,李飞宇强调了心理素质的差异:“第一场比赛当时我也在现场,对比第二场中德之战来说,有时候,只在一个机会,包括运气,抓住抓不住,差别就出来了。有时候,进攻的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优势不等于取胜。上一场,双方主要都是在进行测试,了解队员呢。而且当时是友谊赛,不是为了结果,所以从比赛的心态上来说,没有非得要赢你这样的目的。但这一次,肯定是不一样的,这是两场比赛从心态上来说最不一样的地方,不过基本上反映了两队之间的基本实力。中青队整体都是身体素质好,体能充沛。我们缺的就是战斗力,最主要的是进攻方面。”
冯剑明对此最大的感慨是:“德国队绝对会战斗到最后一分钟,这一点,我们强调了又强调,但是在实际比赛中,却没有能得到很好的落实。”平心而论,如果李咏在幸运52里出题:请在这个地球上找出一支队伍,两度落后,两度扳平,不但信心始终没有被摧毁,而且在最后一分钟还反超了比分,是哪个队?
还能有什么意外的答案吗?德国,只能是德国队!遭遇到德青队是中青队的不幸,但是我们同样证明了我们抽在B组是怎样的幸运,这个小组的4支队伍没有一个能进入8强。此刻,冷静下来之后,我们可以肯定,小组赛的三场大胜,在精神上给我们的鼓舞远远大于实际的效果,而我们在为中青队的精彩过程而感动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的情绪煽动起来,未能够真正评估对手的实力和胜利的含金量。当时我们为中青队欢呼,肯定是真心诚意的,但是回头总结,还停留在喊口号的阶段,也不够成熟。
所以,此刻我们需认清的一个基本事实是:这届中青队在战术上比以往任何一届都更加接近世界强队的水平,但是仍有不小的差距。 (搜狐体育方肇/文并摄 发自沃尔登)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中青”,共找到
1,079,13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