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社会全面对外开放的今天,全运会唯我独尊的地位格局早已伴随着那个自我封闭的时代悄然远去,但作为08奥运前一项重要的全国性赛事,举国上下对将于今年十月在南京召开的十运会依然给予了高度关注。然而6月22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爆炸性新闻,却给全面筹备、蓄势待发中的十运会带来了一丝阴影——湖北省女子举重队因集体使用违禁药物并在兴奋剂检查中集体作弊而遭到重罚。
这些年,体育选手通过服用兴奋剂来帮助提高成绩,已成为影响体育运动公平竞争的一大恶性毒瘤。现今的兴奋剂服用者已由“孤军奋战”改为了“集团作战”,服用方式及药剂种类也越来越隐蔽,兴奋剂服用者与反兴奋剂工作者之间的较量,犹如毒贩与警方之间的斡旋斗争,大有“敌进我退,敌退我进”之势。而我国在国际体育赛事中在兴奋剂问题上也栽过一些不小的跟头,因此对兴奋剂问题也格外重视。在反兴奋剂已成为当今体育界呼唤公平竞争、提倡体育道德的主流呼声的大背景下,在国家体育总局“严令禁止、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兴奋剂问题的方针下,“湖北女举”的这一行径无疑是顶风作案,也因此理所当然地被当作反面教材,成为了被杀给那些躲在阴暗角落里或窃笑或庆幸或颤栗的“猴”们看的“鸡”。
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的有关通报中,此次兴奋剂事件中的主要参与者及相关单位团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处罚,其中最为严厉的当属有关负责人的下课和运动员的停赛。正所谓“明知山有虎,偏想虎山行”,有关领导在密谋指使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时,肯定设想过万一此事被识破会落得什么下场,但之所以如此执迷不悔,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一旦侥幸蒙混过关,那么等待着他们的将是鲜花掌声金钱荣誉铺就的锦绣前程。在强大的利益驱动下,他们选择了以牺牲运动员身体健康、运动生命为重大代价的铤而走险,甚至不惜身败名裂。如果说此次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罪有应得的话,那么被牵连的湖北省举重队则多少有些像一锅被“老鼠屎”搅和了的汤。因为部分队员服药,整个省举重队不仅失去了参加十运会的资格,而且一年内都不能参加国内外赛事,虽然十运会上运动员还可以以个人名义参赛,但此次“兴奋剂事件”给湖北举重队带来的各方面的负面影响毫无疑问是无可避免的。
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奥委会反兴奋剂委员会接到了群众举报,并对此事件进行了彻底的查处和严厉的处理,及时地堵上了一个“羊圈上的窟窿”。但在九运会上兴奋剂“传闻”便已层出不穷的前提下,“湖北女举”事件虽然得到了妥善处理,到底有多少阳光下的罪恶尚潜藏在十运会赛场上,我们还未可知。在这里,笔者有一个小小的疑问,“湖北女举”从被检举到被查获,都是发生在本年度一月份的事,那么为何直到事发几个月后大部分预选赛业已结束时才公布处理结果?这其中深层次的原因何在?“湖北女举”到底是唯一典型还是“冰山一角”?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费思量。无独有偶,国家体育总局通告下发的当天,十运会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条名为《十运会兴奋剂检测正式启动 首次检测生长激素》的新闻,文中提到本次全运会将扩大检测范围并提高检查的严格程度,料想这条新闻的发布并非空穴来风,也许这将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前兆,至于是否足以让那些铤而走险者人人自危甚至改邪归正,还有待观望。
看着冠军教练的名利双收,想培养冠军,又不肯下苦功去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当领导当教练的不珍惜自己的仕途生涯和他人的前途安康,教唆乃至强令队员服用禁药;眼馋冠军名人的星光熠熠,想成为明星,又不肯踏踏实实去刻苦训练奋力拼争,当运动员的不在乎自己的身体康健和运动生命,心甘情愿地充当“从犯”。结果都只落得“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尿瓶虽小,事节不小。兴奋剂违例事件的负面效应决不止波及某个人、某支队那么简单,更事关中国体育的形象乃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形象甚至国家形象,一旦出现重大问题则后果不堪设想。在这里,想提醒那些总想使小聪明占大便宜的体育界人士一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切记有啥别有红眼病,吃啥别吃兴奋剂!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兴奋剂”,共找到
605,55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