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于本届国青队,或者是这代中国足球运动员的忍耐,到看到他们在某网站上的聊天实录,终于再也憋不住了。“北京奥运会坐三望一”,如果这不是年轻人的玩笑话,而确实是他们真实想法的话,那问题真的严峻了,这支国青队的班底,可能就真的到了需要彻底打散,开始全部重新挑选合适人选的时候了。
清醒的自我认识,或者说是对足球最基本评判标准的认识,在我们这帮孩子里就有极大的偏差,不但认识不到,还以自己的狂妄为荣,这绝不是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
狂妄,是缺乏智慧的表现
我认为上届国奥队不会有大的出息,源于在卡塔尔十国赛对巴西队的比赛之后,一个队员的一番话。
当时王圣在接受我们采访时说:“我还以为巴西队员名气这么大,个人能力有多强呢,我看也不比我们强多少嘛。”他觉得所谓“能力强”,应该能够将中国球员耍得团团转摸不着球皮,做不到那样就觉得别人和自己差不多,那场比赛他们的对手中,包括现在在意大利和西班牙如日中天的超一流球星卡卡和巴普蒂斯塔。显然,那届国奥队的整体战术水平,不能分化为每个球员自身的足球理解和战术智慧,而只能说是主教练沈祥福呕心沥血的结果,但在最关键的环节———大脑思维上,他无能为力。
本届国青队最突出的队员中,我也接触过那么一两个,感觉他们对足球毫无理解,只不过是一个在同龄人中身体条件和运动技能极其出色的运动员而已。如果你对于足球的最基本看法、最基本评判标准,和这个世界上的普遍基准相比有境界上的差别,从起跑线上就选歪了方向,那么你注定无法达到最高的层次。
前天中午,中国足球史上可能是最有才能的球员之一秦国荣,就对我说出他对于二十年来中国足球最根本问题的认识:“那个时候,我们对于足球最基本评判标准就有严重的偏差,每个队员、每个教练甚至每个球迷,都把连续过两三个人,玩些花哨技术动作,当成是足球技术的最高境界,但后来看看世界上的足球,完全是不同的。”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我们看不到外部世界的高水平足球,如今我们都快要被高水平的足球比赛给撑死了,这种理念上的极大偏差有没有改变呢?至少从这届国青队球员的话中,从足协掌门人对他们的评价中,从多数球迷的激动中,我们可以看出,还是没有质的改变。更要命的是,一代又一代年轻球员带着这样的基本理念偏差成长起来,说明我们的青少年基层培训,从根本理念上有着致命的错误,远远落后于这个世界奉行的基本足球理念,这才是更让人担忧的。
看一个足球运动员的真正潜力,是看他的身体条件?绝对速度?个人基本技术?勇悍的个性?还是他的足球智慧?换句话说,会不会“用脑子踢球”?
巴西球员大多数没受过什么教育,但是在足球智慧方面受到的教育,却是极其扎实,原因很简单,懂得足球基本理念和基本规律的人,在巴西一抓一大把,能够当上青少年教练并培养出人才的人,在这方面更是够格。曾经担任南斯拉夫足协青少年发展计划总监的前山东鲁能队主教练桑特拉奇,也曾经在多哈的一次彻夜长谈中告诉我,南斯拉夫踢足球的孩子,从7、8岁开始,便要接受严格正规的战术教育,从把一块场地分成九块,懂得并能够在身处任何一块区域时完成该区域的战术要求,到更为复杂的战术思维和战术创造性开发,这是一个非常严格、非常理性的教育过程。
九年了,足球智慧没有一厘米进步
去年欧锦赛期间,和荷兰足球名宿希丁克的对话栏目中,我也曾经向他请教,荷兰这么小的国家,能够向全世界奉献这么多超一流的球员,出国踢球的荷兰球员在全世界各国的高水平联赛中都能立足并有好的发挥,秘密到底在哪里?他说,主要是青少年培养中的战术教育。希丁克认为荷兰球员技术上并非完美无暇,最主要的强项在于战术理解力,也就是我所说的足球智慧。
这个世界上的足球,如果说有什么高下分野的鸿沟,能够把第一流水平和其它人分隔开来的话,那就是一种共通的足球智慧。一个其它条件不差的球员达到了这样的智慧水平,便可以在全世界任何高水平俱乐部立足,一支球队能够达到这样的集体足球智慧水平,它就能够自然而然地跻身第一流球队的行列。
中国足球界,有没有悟到这种“足球智慧”?
9年前,国家队拼命练体能,当时足协掌门人王俊生亲口对我说:“我们的打法别人都受不了,因为我们是小和尚打鼓———一个点。”意思是我们的体能储备能够确保90分钟内用对手无法跟上的绝对快节奏比赛。但是他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做到这一点,疯练体能,实际是否认发展足球智慧的大方向,结果怎样大家都看到了。
9年后,这届中青队的问题还被归结为体能不足,赵旭日这么说,冯剑明也这么说,但是看看比赛当中,中青队是以一种怎样的高强度、快节奏和极差的战术智慧来比赛,你就能找到“体能问题”的症结了。像这样踢,任何人都没有足够的体能来保持每一秒钟的强度和节奏如一。
如果有绝对的技术优势,绝对的体能优势,足球智慧当然无足轻重,就像中国对阵马尔代夫这样的球队时一样。但现在问题是,我们处在捅破三流队与二流队之间的那层窗户纸的境界,这个时候,然后是再往上的级别,足球智慧是决定性的。九年了,我们在足球智慧上没有一厘米的进步。
除了智慧还要讲品行
中国年轻球员的足球智慧,需要恶补。但恶补的前提有三,第一是自我认识,第二是态度,第三是知识。现在我们没有看到什么清醒的自我认识,态度又是毫无缘由的狂,从知识角度看,外语水平等于是零,学习的难度可以说极大,恶补的效果很难让人抱以信心。
更让人绝望的是,在一些球员身上存在让人难以容忍的恶习,这是以往任何一代中国青少年代表队球员都没有过的。比赛后董方卓推搡教练克劳琛,只不过是将这种恶习在一个最令人关注的时刻,展示了出来。从他接受记者采访说出的委屈来看,显然是把自己个人,放在了全队的利益之上。
这批国青队的适龄球员,也有的曾经历3年前亚青赛时的那场拜金少年风波。亚青赛上失利之后,教练指责球员捣乱,但球员却揭发出球队中存在着非常恶劣的风气,走后门,拉关系,用不正当手段谋求机会。
还有一名这个年龄段的球员,曾被认为是核心主力,但在一场比赛他被教练换下场之后,对着当时的主教练贾秀全竖起了中指。当时据说中国足协官员称,要对这名球队采取永不录用的惩罚,但看起来他的话不见得管用;如今,据报道称克劳琛也要对董方卓采取永不录用的惩罚,我觉得完全应该,而且这话应该由中国足协来说。
个性是更强了,但德行却让人无法认可。你能指望这样的一代,有什么远大的前途?
世界各国的足球水平在不断接近,不下二三十个国家都在希望跻身足球的第二世界。而要取得历史性的突破,为中国足球完成质的飞跃,这个英雄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我们首先需要的是基本理念上的突破,然后需要一代有很好心态、很好的学习态度和文化基础、很好德行以及很好运气的球员。相比而言,身体条件和技术水平反在第三位,以中国之大,这方面的选材永远不是问题,所以,这届国青的队员中,没有任何人是不可割舍的。
这届国青队说实话很令我失望。当然,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实际上折射出中国足球的整体环境,还没有在理念、管理和学习机制上为质的突破做好准备。
这种情况下,不切实际的吹捧只能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八个字送给球迷,宁静致远,欲速不达,八个字送给中青队员:好好学习,乖乖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