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国际形象在改变
区区3句话,24个字,跨越了14年的光阴,反映了不同时代留下的历史烙痕。昨天,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任海认为“这是一个国家从打破国际封锁到全面实行现代化建设和盼望全世界和平、和谐,实现共同发展未来的心声。”
“开放的中国盼奥运”,是1991年中国第一次申办奥运会时的申奥口号。“那时的中国还处在开放之初,从这句口号中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当时中国想打破国际封锁的历史背景。”任海认为,首次申奥口号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和人们的心态。
近10年后,正在全面实行现代化建设的北京第二次申办奥运会。“新北京,新奥运”应运而生。“这句口号真实地再现了当时中国、当时北京的发展情况。”任海说,这个阶段,从城市建设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不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这个阶段,中国经济发展驶入快行道,北京更是走在了最前列。“新北京向人们传递的是敢于打破旧有模式,积极向上的信息。”任海认为,“新奥运”是在向世界传达一种东方的信号:东方元素会对传承西方文化基因的奥林匹克运动进行有益的补充。
“我认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奥运主题口号体现出了一个成熟、大气的充满自信的大国气势。”任海对刚刚问世的北京奥运主题口号给予极高评价。他认为,北京奥运主题口号的应运而生,与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世人瞩目的成果息息相关。
这是一个和平的口号,一个充满包容的国家对世界和平的呼唤,真正传承了奥林匹克精髓。任海认为,中国的发展是以国内外和平的环境为基础的,而不是制造暴力与冲突。“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向全世界表达了一种友善与理解、沟通和共处的人类梦想。
“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人类企盼和平共处的目标是一致的。”任海说,北京奥运主题口号超越了国籍和等级的限制,超越了民族间的壁垒,也超越了以往所有的奥运口号。文/本报记者 白强
中国的面貌在改变
“26日晚错过了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的发布仪式,真是遗憾啊!”刚刚从宁波女排比赛现场返回北京的魏老,一谈起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那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溢于言表。他认为,口号是一个民族的发展远景,共同奋斗的目标,具有强烈的号召力和感染力。“任何口号都有其时代特点,并被打上了深深的历史烙印。”
1991年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魏老任奥申委秘书长。“开放的中国盼奥运,就是针对国际上认为中国不太开放的舆论提出来的口号。”1993年9月23日,两票之差负于悉尼以后,2001年北京踏上了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征程,魏老担任奥申委主席特别助理。“新北京新奥运这个申办口号,有绝对和相对两个层次的含义,绝对意义上,北京经过8年改革开放,面貌日新月异,国际奥委会的委员们不能再用8年前的眼光看北京;相对意义上,北京的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都在发展。
魏老清楚地记得,国际奥委会委员们的话:“北京举办2000年奥运会,时机并不成熟,而举办2008年奥运会,条件已经具备。”
“成功申办之后,北京及时出台多项规划,并且逐步落实,全世界都看得到,老百姓也能亲身体会。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的理念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逐步体现。”
魏老举例说,北京人民学英语工程启动后,有可能人们只学会了几句话,或者几个单词,但市民心胸的开阔、开放的意识,与世界融为一体的愿望,这些无形之中发展起来的东西恰恰体现了人文奥运的精神。北京环境、基础设施也比申办期间明显改善,“难道这不是新北京的新吗?同样,北京对世界的承诺———新奥运,也就是一届更进步的奥运会。”魏老说,北京正在努力让东西方文明更好地融合。
“新北京新奥运只是申办口号,是从北京自我的角度出发。而即将到来的奥运会属于全世界,同一个世界 同一个梦想,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比申办口号更具有了世界的意义。”
文/本报记者 杨润声
搜狗(www.sogou.com)搜索:“主题口号”,共找到
75,97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