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地求存”,这是号称职业化12年的国内职业俱乐部的共同生存法则。当然,“割地求存”也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除此之外,还有税务方面的优惠、市场准入方面的优惠也行,总之,与“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原理一样,只要有割地降税的优惠政策,无论是财雄势大的国企,还是势单力薄的民企,一样可以把某地的足球搞得风生水起。
同为民营企业,科力远集团掏出3000万把老力帆娶过来,图的是什么?孙寅贵的百龙集团也在湘军身上投了不少钱,还有华安保险、酒鬼酒集团也想接手,而且也多多少少地投了谈判的“门票钱”,但后来为什么还是逃之夭夭?综观湖南湘军的风风雨雨,问题说复杂也不复杂,说简单也不简单,症结恰恰就是缺了一块地皮。
明知目前阶段搞国内职业足球都是烧钱的,而且还是大把大把地烧钱,为什么国有资本、民营资本仍往坑里跳?原因就是,明里看,搞足球是烧钱,暗里却是赚大钱。如果当初政府开特例允许吉利汽车可以在广州上牌,或者说吉利汽车可以在广州的出租车市场分一杯羹,吉利就不会心疼一年花在足球身上的那2500万了,那“广州吉利队”早就驰骋在中超赛场上了。同理,如果百龙集团通过湘军足球这个壳能搞定长沙那块地,也早进来了;如果政府降那么一点点税,湖南湘军也早就酒香四溢了,湘军或许现在可以提冲超了。
现在的中国,地不是那么容易批了,税也不那么容易降了,所以从中超到中甲,也不复当年盛况了。
这是湖南湘军不得不面对的课题,也是中国职业足球不得不直面的课题。(裘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