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浪费良机的高手到名扬网络的大帝,李毅最近的走火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一代偶像逐渐变成一代“呕象”,而且从网络的无序宣泄蔓延到平面媒体的有意炒作,于是我不由得想问一句:李毅惹谁了?
李毅在今天之所以被妖魔化,其一是因为高潮的浪费机会的能力,其二是其“如珠”的妙语。按照国人习惯的分别用“才”与“德”作为“X轴”和“Y轴”对人进行的“四分评价法”,浪费机会属于无才,胡乱发言属于无德,李毅显然属于无才无德者,而这正是中国人最讨厌的类型。
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李毅是经常浪费机会,甚至有人为他统计了一组数据:50%的带球带出底线,30%的带球被人抢断,10%的带球传了出去,还不知道传给了谁,对于前锋来说,这确实不是一个理想的数字。但是,也必须承认,正是他的快速突破和拉边扯动给中国队和深圳队创造着不多的机会。就目前的中国队而言,中场尚未成型,组织依旧混乱,这时候需要的前锋是李毅这样创造机会型的,而不是李金羽这样等待机会型的。李毅一次次地浪费机会也证明了一个事实:一次次地创造机会。实际上,浪费机会并不是李毅一个人的专利,而是中国前锋的共性特征。在中国目前的前锋中,郝海东逐渐老去,张玉宁渐失锋芒,皱捷羽翼未丰,李金羽不会创造机会,只有李毅虽然不是最好的,却是最适合目前的中国队的。
至于“妙语如珠”,恰恰是其可贵之处。当我们在温暖的课堂里享受精神文明的成果时,和我们同一年龄的球员们却在绿茵场上挥洒汗水,以至于以他们的文化程度来说,连一句囫囵话都说不圆。我们经常说中国球员不会用脑子可用。而在这个时候,李毅的 “我的护球象亨利”还有“天亮了”之类的言论不管其是否正确,也不管其价值趋向是否偏激,至少证明一个事实:他真的思考了,他正在逐渐成为郝海东一样开始学会用脑子思考的球员。至于他的话成为人们眼里的黑色幽默,只说明了两点:一是签于其文化程度和生活环境的局面,其思考问题的角度有待更正,深度有待提高;其二,我们对于球员向来是带着有色眼睛的,从来不肯善意地评价其取得的些许进步。
其实,对目前的中国球员来说,受客观环境的限制,你不可能对他们渴求什么。如果你忽视了外部生存环境,单独从这个环境中的一个个个体去寻找他们身上的不足,只会为中国足球制造一个又一个的笑话,出版一本又一本的《李毅大帝本纪》。从这个意义上说,李毅谁也没惹,而是我们在惹李毅。
善待球员,这是我们每一个球迷必须具备的品质。对于李毅,我们需要的不是无尽的讽刺,而是帮助他捅破那特别脆弱的窗户纸,让他勇敢地面对每一个球门,打破进球荒,恢复杀手本色。
然后笑了 [cuilinjie@sohu] 发表于06-30 20:13
https://bbs.sports.sohu.com/read-soccer-733093-0-12.html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李毅”,共找到
477,532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