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巴黎和伦敦的呼声很高,看上去他们中的一个将成为2012年奥运会的主办地。但麦克尔·佩恩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
佩恩在国际奥委会有25年的工作经历,他认为在结果最后宣布前的24小时内,会发生许多事情,有许多微妙的变化。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胜者究竟是谁。
佩恩说:“就像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当时人们认为最大热门是北京,但最后胜出的却是悉尼。挪威被称为申办1994年冬季奥运会的“黑马”,在结果出来之前,连他们自己都没抱太大的希望。”
“在1988年投票产生1994年冬季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最后一刻,甚至连利勒哈默尔申办委员会也没有指望自己能赢得这届冬奥会的主办权。在公布选举结果前的晚上,他们把所有的宣传材料都运回了家。当时的大热门是瑞典的奥斯腾桑德。但在最后48小时里风云突变,一些选票改变了方向,尤其是一些南美国家,据传因为他们的代表在竞选国际奥委会执委席位时输给了瑞典代表,而临时改变了自己的结盟对象。当萨马兰奇宣布利勒哈默尔胜出时,挪威代表团的成员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坐在贵宾席第一排的瑞典国王,脸上也是一副难以置信的神情。萨马兰奇也大为吃惊,接下来他开玩笑说,不知道自己拆开的是不是正确的信封。”他回忆道。
奥运会提供全球性舞台
记者:既然申办的过程如此激烈,为什么世界上还有那么多优秀的城市一次又一次,乐此不疲地参与其中呢?
佩恩:将主办国家和主办城市推向全世界,在这方面奥运会具有的能力堪称独一无二。没有任何一项其他赛事,或者任何一项其他活动,能够提供如此全球性的舞台。
例如,1964年的东京奥运会改变了全球对日本,以及日本人对于自己的看法和定位。举办汉城奥运会,也让韩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他们借此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已不再是一个贫穷的国家。1992年的奥运会,让巴塞罗那成功地跻身于欧洲最顶尖的旅游和商务目的地之列。
同样,过去外界对中国的认识,更多的是你们的历史和文化。但2008年的奥运会将为中国提供一个完美的舞台,让人们更多从商业角度来了解和认识中国,让中国重新定义自己在现代世界上的地位。
奥运会改变主办国形象
记者:奥运会究竟可以为举办国提供怎样的舞台,您可否举些具体的例子呢?
佩恩:在这里,我想借用1992年奥运会时巴塞罗那市市长马拉加尔的一句话。他曾经说过,在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奥运会让巴塞罗那经历了一次正常情况下需要30年才能完成的转变。
具体而言,举办一届奥运会,首先可以改变举办城市的硬件建设,如申办2012年奥运会举办权的伦敦,他们一旦申办成功,就计划把英国东区建设成世界上最好的奥林匹克公园。
同时,它将极大刺激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经济,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巴塞罗那获得的回报,在近来奥运会举办城市中,最具戏剧性效果。从经济上来说,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的巴塞罗那,在对500名工商界人士进行的调查中,被排在第11位。如今,它排在伦敦、巴黎、柏林、法兰克福和阿姆斯特丹之后的第6位。
从1990年到2002年这段时间,巴塞罗那在旅游业上的增长,才真正能够体现他们1992年成为全球关注焦点所带来的利益。游客的过夜数量从当初的380万翻一番,超过了800万,而在巴塞罗那举行的会展数量也提升了三倍,超过270000起。
更为重要的是,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改变和提升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形象。要知道,在1992年之前,巴塞罗那人给人的印象是什么都要留到明天去做。但在1992年之后,这一切全都改变了。
不仅如此,即便是一个商业品牌,在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后,也对其所在国的形象改变大有帮助。最经典的案例之一,便是韩国的三星公司。在它成为奥运会赞助商之前,人们对韩国产品的印象是“低劣的仿造品”。1997年,在刚刚成为奥运会赞助商时,三星在国际移动电话市场只有非常有限的占有率,距离市场领先者差距非常大。但6年之后,三星取代摩托罗拉,坐上了移动通讯市场第二位的宝座。从此,人们对韩国产品的印象,也变成了“科技的、创新的”。
奥运会让主办方收获颇丰
记者:正如您所说的,举办奥运会,将极大地改变和提升主办国和主办城市的形象。关于这点,您能否讲得再具体些呢?
佩恩: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可以获得两方面的利益。有形的,就是当下的收益。但越来越明显的一点是,现在的举办方都很难赚钱。而无形的方面,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要理解举办奥运会所带来的经济回报,最好把它比作一场非常艰巨的品牌再造行动。任何一项品牌再造的行为,目的都是要把一个已经具有某种形象的产品,给予颠覆性的重新定义。将全世界的注意力在一个较短的时间里汇聚在一个城市以及国家的文化和性格上,奥运会就具有这样的效果。
再具体点讲,如果你是一个想要发展旅游业的国家,你就必须做大量的电视广告片,到欧美国家去买他们的广告时段,花销之巨大可想而知。但如果你是一个举办奥运会的城市和国家,那么你就将获得一个长达17天的24小时滚动的全球性广告播放!并不是所有人都看经济类新闻,但所有人都会关注奥运会,那么他们就会通过这个长达17天的奥运电视转播,来认识这个奥运会举办城市和举办国。
举办奥运会,是代价高昂的满足自尊的途径———但如果管理正确的话,对于主办城市和国家政府来说,这项事业既能节约开支,又能产生巨大效果,收获丰盛的回报。我记得,悉尼奥运会闭幕式都过去好几个月了,有一天,澳大利亚旅游委员会主管约翰·莫斯说:“奥运会是澳大利亚旅游历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永远改变了全世界对澳大利亚的看法。媒体都在说,奥运会将让我们成为一个现代旅游的圣地。”
要把澳大利亚的旅游业短期内提升到这样一个高度,原本是根本无法达到的,但奥运会做到了。悉尼获得奥运会主办权,仅仅是这个事实,就让很多大型会展的组织者对澳大利亚这个地方更有兴趣。奥运会变成了一个向全世界40亿电视观众推广澳大利亚的纪录片,这个片子为期两周,为该国的旅游业创造了持久的遗产。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