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闹闹的2012年奥运会申办竞争有了结果,伦敦取得了胜利,其他4个申办城市也说,他们将继续计划中要做的事还会去做。也许,四年之后,从这4个城市中会出现胜利者,因为,奥运会实际上变成了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城市的独占物品了。发展中国家的趋向现代化的城市只能是望尘莫及了,这是我从2012年奥运会申办中得到的深刻印象。
国际奥委会为了使奥运会“瘦身”,专门成立了一个研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提出了119条改革建议,声称要减少奥运会组办者的各种负担,是得时间上有更多的城市对奥运会可望可及。可是,反观2012年奥运会申办的整个过程,实际做法却于国际奥委会研究委员会的初衷相悖。发展中国家的申办城市在预选中就被一披“高水平”的专家用现代化的“高标准”,通过技术打分淘汰出局,连真正申办的权利都没有,他们根本进入不了国际奥委会的视线。这一点,很少人认为是不正常的,这也就是说机会是不均等的。因为这些专家们是用现状打分的,而不是从发展上看问题的。这次申办城市都以奥运会比赛场地的集中作为竟点,过去要求不少于30分钟的车程,现在一些申办城市都说,最多10分钟,甚至5分钟就可到。这么集中只有大城市,花新的投资才可能做到。而赛后利用呢?消失在评估者的视野之中。难怪有人反对用纳税人的钱去兴建只供少数体育精英使用的建筑。
种种迹象表明,在奥林匹克运动中,发展中国家逐渐被边缘化了。这种边缘化可以从两个方面看,第一,奥运会限设28个大项,300个小项,10500名选手,这些大项中,一半以上都是传统项目,在发展中国家的普及率尚低,而且,为了进入奥运会要层层选拔,这样亚非国家运动员的机会越来越小,最后,只能靠国际奥委会给各个国家奥委会的最底名额和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的“外卡”得以去奥运会露个面而已。发展中国家要想举 办一次奥运会,如上分析的那样,恐怕比登天还难,最多是陪着申办,造点声势,最后被技术标准“卡”下来的境地。
从这一点上,我可是更深地理解了,为什么在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时,虽然尽了最大的努力也没有成功。2001年再次申办奥运会时,我们能以比较大的优势取得成功。因为,世界对中国开始另眼看待了。
奥运会逐渐成为世界上各种精英四年一度的节日盛会了。什么都要最好的,国际奥委会在这方面已经定了调,大家只能跟着走。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奥运会”,共找到
12,365,351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