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彭涛
导读:越来越市场化的围棋,从入门到成为职业棋手的历程已经发生了天翻覆地的改变,而我们的体制几十年如一日,因此定段赛上大家年年关注的关键词还是“年龄”、“分组”、“名额”、“公正”等,棋院管理者针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绞尽脑汁推出了不少举措,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尺,始终不断有新的问题涌现,反而落下了朝令夕改的口实。中国棋院副院长华以刚在今年新闻发布会上有两句话颇让人玩味,一句是“我们要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另一句是“我们推行骨龄测试是被逼的”。前一句体现管理者的良苦用心,后一句却是体现他们的无奈! 定段赛到底怎么啦?
围棋“高考”,何时才“扩招”?
一年一度的全国定段赛正在宁波鏖战,虽然今年报名参赛的人数比去年略有减小,定段赛越来越火却是大家公认的,不仅仅是参赛的人数逐年增加,还在于参赛棋手的整体水平。这不,20日,今年获得了“晚报杯”和“黄河杯”两项全国业余围棋大赛冠军的唐韦星7段提前被淘汰,更遑论定段成功了,定段赛之难打竟至于斯!
宁波围棋协会副秘书长范玖琳是和聂卫平九段同时代的棋手,据他介绍:1990年宁波举行全国段位赛时,参加定段赛的棋手才102人,也是前20名可以定段。自1999年至今,参赛人数都在200以上,最多的达到420人,定段名额却一直维持20人不变(2000年为22人)。这两年,要求增加定段名额的呼声一直不断,从家长的反映到媒体、网络上的言论,而中国棋院领导的回答仍是“要保证质量,标准不能降低,近期不会增加”。
这几年中国围棋职业棋手的外战成绩和民间围棋市场的火热发展一直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就像中国的宏观经济和股市的反差一样,也许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其中的原因了。
精英模式与举国体制
现行的段位制度始于1982年,当时国家实行的是体工大队制,各个体育项目都是以竞技为目的,大家的目的只有一个--“出成绩”。各个基层教练发现好苗子后层层向上输送,然后再集训、选拨,将其中的佼佼者组成省队,各个省队的优秀者再集训选拨,最后集中到国家队,这也是俗称的“举国体制”。而围棋也不例外,现在老一辈的专业棋手和知名的业余强豪大多是在这种体制下成长起来的,还有现在各省队、棋院的领导人大多也是。在这种体制下,棋手只要入选到省队,就算是找到一个“单位”,有了一份正式的工作,跟国家其它工作人员一样,生老病死均由国家提供保障。
段位赛作为“举国体制”的重要体现和实施手段,定段组比赛与有段组比赛几乎没什么区别,共同的目标都是选尖子找苗子。也许现在没有人会相信——1986年,参赛人数62人,定段人数却高达30名,大概是因为各地报名参赛的名额均有限制,而且参赛之前都进行了选拨和集训。
几年后,国家实行“奥运战略”,非奥运项目都被缩减经费、减少编制,国家不再将一个棋手完全养起来,各围棋队也被逼着慢慢走向市场。经济实力好一些的省份情况还好一点,经济不算发达的省份,围棋人才的发掘与培养也就缺乏各种必要的条件,无力维持以前的选拨集训体制。如河南洛阳,在老体制下先后培养了十多名职业棋手,一度曾是各地棋手的集训地,现在却已经多年未出职业棋手了。
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先后培养了聂卫平、马晓春等超一流棋手,以常昊为首的“小龙小虎”应该算是这种体制的延续,他们在老体制向市场化转型的过程中成长,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还是“比赛下出好成绩,为国争光”。《常昊的黑白世界》一书中写到当年他和刘轶一竞争一个进入上海集训队的名额,进入上海集训队后可以有稳定的收入和保障,为此常妈妈曾到上海棋院努力争取过。
这种体制跟大学扩招前的情况很相似,以前普通人家的孩子想上大学非常之难,录取率相当低,那是因为国家教育资源有限,大学的任务是培养社会的精英,大学生也因此被称为“天之骄子”。
市场化成型的十年
聂卫平九段在中日擂台赛上刮起了“聂旋风”,在神州大地上抛起了围棋热,受其影响最深的也许是学生,笔者也是那时学会围棋的,印象最深的是当时一个班的学生居然有一半在学围棋。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学生都成了家长,也成了中国围棋的铁杆爱好者,现在各地从事基层围棋普及教育的教练为数的也有不少,这也许才是“聂棋圣”的最大功劳。
与之对应的是经济生活,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国实行的还是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个人被从单位里释放出来,除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事业外,大多数项目均被放开,国家不再包办,审批制也逐步变成核准制。
在大气氛下,围棋逐步走向市场化,新事物层出不穷,汪见虹九段聊天时说过:“当年我办北京第一个围棋俱乐部时,到工商部门注册,工商局的人都愣住了:‘围棋俱乐部?它应该放在哪个行业里?’”
感受却深的却是基层的围棋教练,他们深切地感受到围棋市场的形成与变化。曾获晚报杯冠军的李家庆6段长期在上海从事围棋普及工作,以前隶属于上海市卢湾区体育局,他跟笔者聊过:以前,我们从来不担心生源问题,只担心学生太多了,只想办法训练,让学生在市里比赛中取得好成绩。那个时候是体委系统,到各个学校后,跟校长打声招呼“这个孩子还不错,把他抽到我们体委围棋集训队来吧”就行了,每年招收二三十个孩子训练,然后选几个苗子往上一送就行了,其余的都回家吧,从来不考虑流失率什么的。现在不行了,到学校好不容易招来学生后,得考虑如何让他一直学下去。以前的教练带的学生出了成绩就算好教练,现在不行了,更重要的是流失率。带30个学生,如果只有一个学生出成绩,其余的29个都不学了,这个教练绝对不能算是好教练。
变化最大的是北京,从汪见虹九段注册俱乐部找不到行业归属的1996年到现在,以前大家知道的只有聂卫平围棋道场,而今年段位赛,在赛场设摊或发资料的就有聂卫平围棋道场、杏泽围棋学校、郑弘围棋学校、东艺盛围棋培训中心。
围棋市场的其它方面,棋书销售上天津华源实业公司和361书友会两家公司先后成长了起来,中低档棋具上洛阳甚至形成了一个产业带,近十家棋具厂如洛阳牡丹一般盛放,中高档棋具上催生了云南秋实、福建锐牌、山东古藤和温州黄林等数家,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围棋的市场逐渐成型了,因为没有足够的市场,这么多家企业是无法活下去的。
冲段少年的出路
围棋市场的形成与家长的认同有很大的关系,此前有不少媒体形容家长让孩子参加定段赛走职业这条路是赌博!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有其道理的,但关系到自己家孩子的一生命运,家长不可能不仔细思量,没有人会倾注一家的积蓄、一生的心血拿孩子作赌注来赌的,而且取胜的概率那么低!大多数家长还是有理性的,他们早已想过孩子的出路,一方面孩子喜欢围棋,另一方面由于围棋市场已经形成,不论打得上打不上,孩子都能有一个不错的出路,家长才会让孩子来试一试。
《围棋天地》上有过一个调查——越过龙门之后,小棋手的出路有四:继续参加比赛、转为业余、入学深造、脱离围棋圈。第二条多发生在围棋市场未形成之前,第四条就近十年的数据来看基本是没有的,实际上孩子的可行出路归纳起来就是三条:比赛、念书、教棋。
这几年的定段赛参赛人员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参赛棋手原籍我国两大经济圈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比较少,远比北方和中原地区的少。而国内学棋孩子人口最多的三大省市依次是:上海、北京、广东,这是什么原因呢?
据一位宁波教练介绍,宁波喜欢围棋的人很多,这次定段赛,宁波当地棋迷来看棋的不少,TOM棋友论坛上自发报道比赛进程的也很多,当地人大学毕业后,随便从事哪一行,都能生活得很好,因此对围棋并不是很感兴趣,学校里虽然都开了围棋课,只是作为一个开发智力的项目而已,他们教棋时从来不劝别人走职业道路。而上海,多年以前《新民晚报》上就提到过:家长只是让孩子学学,学围棋的好处大家都知道,真的有围棋天赋,练到业余高段,把围棋作为一个爱好或者特长也就够了,再好好念书,将来最不济也做个围棋教练,收入也相当高,因此上海小孩子过了小学后很少坚持学棋。赛场上家长们的评论却是上海的要么不出来参赛,一出来棋力却相当扎实。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整体进步,靠孩子打上职业段位来养家糊口、发家致富的人会越来越少,而更关注的是围棋的教育功能,或者作为孩子的一个特长,为孩子的念书、工作增加点砝码。现在各高校对围棋愈来愈重视,据说上海有名牌大学开出了这样的条件:只要有职业段位就可以特招入学。
围棋培训市场的形成,更为冲段少年的出路增加了一个保险杠。打开各围棋媒体和网站,招聘围棋教练的广告随处可见。冲段少年依棋力而论,都是当地棋界的业余强豪、一方霸主,像这次被提前淘汰的唐韦星,假设从此再不走职业道路,专心念书,同时棋也不丢下,成人后只要他愿意,相信会是各个围棋道场和学校竞相争夺的人才。在广东,一个称职的围棋教练的月收入是2000至8000元,教练可以依靠围棋培训买房、买车,有的甚至买“宝马”。在上海,知名教练的月收入达到5位数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
职业段位后的利益诉求
小小的一张段位证书上增加了背后这么多潜在利益,因此大家才会不惜成本拼命来争夺。而这一切已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学棋的人越多,围棋市场就越好,围棋就越受到社会的重视,职业棋手、业余强豪就会更容易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它又会形成一个示范效应,反过来就会带动更多的孩子学习围棋,围棋本身从而添加更多的附加值。
也许中国棋院管理层认为,职业棋手就是下棋的,需要严格标准、保证质量,以保证职业棋手的棋艺水平。而家长们孩子们需要的也许不过是一张证书而已,表明自己曾在这个项目上下过苦功,有一定的资历,拿到这张证书不过是对自己十年苦读的交待和安慰!在以前职业棋手单靠教棋为生是不可想像的,而现在却成了大多数地方棋手的实际生存之道。围棋市场在不断扩大,或许将来还会细分出各种职业,比如组织棋友会、陪业余棋手下棋,网络围棋指导等等,我们现在怎么能武断的认为20个定段名额已经是太多了,这些职业棋手没有棋下,无事可为,最起码现在围棋教练就有大量缺口。市场自然会调节这些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的职业棋手开出租车,有的三十多岁还说不上对象,别人一听是下棋的就不乐意了,这难道也是因为职业棋手太多了?这有点像大学扩招之前的怀疑:扩招会不会降低大学生的质量,与我们教育的初衷相违?会不会大学生不值钱了,到处找不到工作,社会岂不是乱套了?而这些担心,事实证明是可以在发展中解决的,以前的“精英模式”关起的大门最终还是向所有人都打开了。常识也告诉我们,金字塔的座基越宽大,塔尖的高度也越高!
(《围棋报》独家合作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职业”,共找到
39,451,14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