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打11,可以说这是空前惨烈的一次抗韩,能够不败,朱广沪以及国脚们骄傲的宣称,“恐韩时代已经结束。”
就像小脚女人幸福地脱掉缠在脚上多年的裹脚布,结束“恐韩”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意味着新生。但“恐韩”时代的结束,绝不代表“克韩”时代的开始,上个世纪最著名的传记作家茨威格曾多次诠释,新旧时代的交替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我们的这次抗韩,很有点当年台儿庄抗日胜利的味道。同样是以少打多,同样是以惨烈的付出获得信心的胜利,同样我们应该记住当时的指挥官李宗仁在战争结束后的感慨,“结束这场战斗,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不再惧怕日本人,但我们却不能认为自己能够马上打败日本人,抗日是一场长期艰巨的战争,我们必须有耐心。”
如今我们抗韩同样是一场持久战,我们不能为一场拼得惨烈而且多少有些侥幸的结果而忘乎所以。我们应该在这场与“韩国二队”的比赛中看到,人家控制比赛、驾驭全局的能力绝对在我们之上,这是别人连续六次进入世界杯决赛圈、三年前闯进世界杯四强的经历积淀。有人把中韩对抗形容成“新龟兔赛跑”,我们把自己比作乌龟不是妄自菲薄,相反,我们的确应该像以勤补拙的乌龟那样,趁人家打盹的机会就加紧赶超上去。
结束“恐韩”是第一步,“克韩”之路还很漫长。
首席记者 王印毅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王印毅”,共找到
9,345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