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依然没有找到归宿 “黑妹陶桦吃人丹苦练 |
|
|
SPORTS.SOHU.COM 2005年8月3日08:58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王胜
在闷热得令人窒息的毒日头下,气温高达42摄氏度,上海一线垒球队的姑娘们挥汗如雨,一天坚持四练,时间长达8个小时。22名姑娘中,身穿红色长袖全棉运动服的陶桦尤其显眼,一群女孩子中就数她皮肤最黑,也数她练得最卖力,人家击一下球要歇口气,而她让队友不停地给她喂球,一口气连续击球七八次。
烈日下,陶桦带着一帮小妹妹在田径场跑圈,她告诉记者:“像前一阵上海连续38摄氏度以上的高温,我每天吃人丹,带着她们在田径场要跑10圈,而且规定要在25分钟内跑完。”说罢,陶桦皱了皱眉头,“你不知道,每次跑完最后一圈,脚下像着火一样,涂了几遍防晒霜的脸上只剩下油,这时恨不得一旁没人,我好将衣服脱光凉快一下,那一刻的感觉真是走也不是,躺也不是。”
打从1989年进入国家队后,陶桦是上海队中唯一参加过三届奥运会的老队员。但与此同时,在个人生活上她是名副其实的“老大难”——都33岁了,依然没有找到“归宿”。“从1989年到2004年,一年365天,绝大部分时间跟随国家队在外省市或国外训练,即便是雅典奥运会后退出了国家队,在上海队一年也难得有几天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没办法,干什么事都要付出,也许属于我的缘分还未到吧。”
10多年的摸爬滚打,陶桦浑身是伤。“你别看我连护膝也不戴,好像身体好得很,其实我的伤都是内伤——什么左右脚跟腱、颈椎间盘、膝关节等处,都有不同程度的伤病。说实在话,跑圈还能咬牙坚持,但碰上练折返跑,到最后真是眼冒金星,地上的瓶子摸不着,浑身累得麻木了,身上的部件好像不属于自己了。”
每天四五百次击球,单调的生活,令意志坚强的陶桦也曾有几许厌倦情绪。“2000年以后我已经不想打了。但外界认为我还有潜力,有能力,只好咬牙挺住。”陶桦无奈地叹了口气,“垒球在国内没有市场,没有赞助商。我们靠的是国家拨的经费,一个月工资加上各类津贴也就2000多元。说句心里话,打了这么多年垒球,现在我不仅把它当作是一种生存的手段,而且还将其视作一种精神的寄托。”
烈日之下挥棒不止。本报记者郭一江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