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朱广沪成为国脚主帅的那一天开始,“李”就是国脚姓氏中的大户,李毅、李玮峰、李金羽、李彦、李蕾蕾……如果再加上效力埃弗顿的李铁,朱家军中的“李家军”就可以组成大半个国家队出场阵容了。
但是,国家队里不同的“李”的命运却以本届东亚四强赛为分水岭,有着截然不同的酸甜苦辣。先是因日渐与“芙蓉姐姐”齐名的“李毅大帝”在四强赛前突然被恩帅朱广沪“出于爱护”地请出国家队,后是在深圳队与“李毅大帝”齐名的李玮峰在四强赛首仗中意外自残。平心而论,这两个“李”不论球技如何,但形象在大多数球迷心目中并不高大,因此他们先后告别本届东亚四强赛,也不是特别令人伤心的事。
正所谓“李”上往来。两个“李”走了,更多的“李”站了起来。这不,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李蕾蕾就重演了第一仗与韩国队比赛中的神勇、天份与运气。看过比赛的人都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以中国队的现有实力,不要惋惜咱们只跟韩国队打成了1比1,只跟日本队战成了2比2,如果不是有小李的精彩“门前巴蕾”表演,这两个平局恐怕都要变成惨不忍睹的败局。
李蕾蕾不算是中国特别有名气的守门员,他的资历和水平都停留在一个有限的层次上。应该说,关注中国男足命运的人,很少有人会把注意力放到他身上。但是因为中国队整体攻防能力的欠缺,也因为韩国和日本这些对手的相对强大,李蕾蕾这次终于冒出了尖,成了力挽狂澜的一个重要棋子。
再说李金羽。在哈恩时代,李金羽在国家队锋线上的名声并不见得比李毅强到哪儿去,除了一脸苦大仇深之外,也是因长时间不进球深受球迷指责甚至谩骂。但是李金羽有一样比李毅强,就是虽然在国家队不显山露水,但在山东鲁能这个地方队里,大羽却是一块好钢,跟队友磨合得不错,自己的能力也能体现出来。在东亚四强赛上鱼跃冲顶打进日本队的那个球,有人说是赵旭日传得妙,这话不假,但是如果站在门前球的落点上的不是大羽而是李毅的话,这个球十有八九也就毁了。
李金羽的进球可遇不可求,其中包含必然因素,也有机缘因素,更有大羽本人的“性格因素”。他玩命,不像有些球员那样犯懒;他豁得出去,不像有些球员那样怕死。抛去比赛胜负不说,大羽的这粒进球堪称“金子般”,弄不好这个球就会像谢晖在中超首轮联赛的那个进球一样,能为一个长时间在国家队郁闷的球员开辟新的春天。
至于李彦,也有可能成为朱广沪手中的一支“潜力股”。与前面那几个“李”相比,他不属于张扬的类型,干了什么或没干什么,不容易被观众发现。在人民群众的印象里,李彦无论在上海队还是在国家队基本上扮演“一般人儿”的角色,他不凶狠,也不锐利,不怒吼,也不挥拳,不狂奔,也不静止。用一个词来形容他,就是“踏实”。有时候,场上的李彦与场下的朱广沪在气质上和性格上倒有几分相像,因此我不难理解为什么朱帅会比较器重这位已经快被球迷淡忘的上海中生代球员。
从“血统”上讲,作为深圳足球教父的朱广沪器重李毅和李玮峰这两名深圳队球员,可以被人理解,因为朱了解他们。从“心理”上说,朱广沪顶着层层舆论与民意,坚持在相当长时间内重用李毅,坚持在所有时间内重用李玮峰,是希望有所回报的,是希望这“二李”能给他争口气的。但现实无情,在东亚四强赛一前一后,“二李”纷纷“倒下”,在无形中给了恩师朱广沪两记闷棍。
而真正在危难中扶了老朱一把的,却是相对而言在事先并不被人看好的另外“三李”:李蕾蕾、李金羽、李彦和其他并不姓“李”的国家队战友们。
李毅、李玮峰那厢“无李”,李蕾蕾、李金羽、李彦却这厢“有李”。“桃李满天下”的朱广沪面对此情此景,不知该作何感想?(丁力达)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朱广沪”,共找到
1,094,196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