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NBA的本质就是一台榨取美元的机器。此言非虚,庞大商业篮球如此联盟轰轰烈烈的运作完全是依靠雪片般的绿票子支撑,若非其能出产更多的绿票子,球队资本家们根本不会殚尽心思“振兴篮球运动”。
有人说,NBA以人为本,这句话同样没错。NBA的最大资产不是银行存款,而是构筑起一方天空的球员。血肉之躯?七情六欲?虽然个个人高马大,球员们终究还是吃五谷杂粮的凡人,是凡人就有凡人的情怀,譬如叶落归根的情怀。
人一旦老了,就希望回到熟悉的城市,看着熟悉的场景,走过熟悉的街道……方寸点滴,都能唤醒年轻时的回忆。为了这份情谊,NBA的迟暮球员中,强行要求老板把自己送回家乡球队的大有人在。
有多少年轻球迷还记得凯文·威利斯的名字?2004年暑假,42岁的威利斯以自由球员身份签约亚特兰大老鹰,年薪仅仅130万美元。威利斯正在步入球员生涯的末路,可即便退役在即,他都要回到亚特兰大这方熟悉的土地。1984年选秀大会上,亚特兰大成为威利斯职业生涯的第一站,1991-92赛季的场均18.3分15.5个篮板,1992-93赛季的场均17.9分12.9个篮板,1993-94赛季的场均19.1分12个篮板……
威利斯生于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可亚特兰大却是他的第二故乡,作为“老人”,他的“奢求”只是在发迹地渐渐归隐。
“便士”哈达维的名字,所有人都不陌生,魔术队历史上最辉煌的战绩便出自哈达维与奥尼尔之手。2004-05赛季,潦倒的“便士”正坐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板凳席上百无聊赖,浑身伤病磨灭了多数的灵气与飘逸,但他的残念却坚强而执著——有生之年回到奥兰多打球,这里承载着光荣和梦想,承载着回忆,也承载着“落魄便士”伤痛的心,只是无法知道这个理想是否能变成现实。
类似的例子,在NBA五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惟一的遗憾是:真正如愿以偿能够在家乡或者母队度过职业生涯末期的球员数量并不很多,例如可怜的“手套”佩顿。也许,这正是商业联盟“利益当道”凌驾人性化之上的体现形式之一。
2005年暑假的球员市场清汤寡水,没几分光辉撒向那些“老球员”。没错,竞技运动永远是新人们的天下,从昔日的飞黄腾达到了最终的无人问津,仿佛历史巨轮般周而复始永不停息,历代“老球员”都用身躯体会着这一幕幕残酷的待遇。
对于老将来说,美元变得无关紧要,或者说,美元主宰思考的比例降低到人生最低点,“狂人”斯普雷维尔狮子大开口的要价没有得逞,剩下的愿望就是回家乡密尔沃基,这里有童年的欢声笑语,也有一个少年初涉篮球的甜蜜记忆;迈克尔·芬利对于是否会被遣散不置可否,惟一的愿望就是假如被裁,渴望能回家乡芝加哥了却残生;1994年状元“大狗”罗宾逊,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最初的母队密尔沃基雄鹿,这座城市对他来说,书写过“三大火枪联合执政年代”的痕迹,意味着篮球巅峰时代的梦想……
同样的故事还在延续,这是球员们身上落叶对根的情怀,同样是叶落归根的归属感作祟。即便在美元当道的NBA,也总有某些鲜为人知的东西值得感动,这份归属感,超越了金钱的魅力,甚至能超越冠军戒指的诱惑,“家乡”?“母队”?温馨的字眼,永不过时。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叶落”,共找到
181,60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