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赫尔辛基第二天,去运动员村采访,车堵得很厉害,原来是“城市马拉松赛”在举行,蔚为壮观,前不见首,后不见尾,坐在车上看健壮的芬兰人一个个大汗淋漓地跑过,气喘如牛的不多,可见他们经常跑。
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只有50万人,中国人到这里,会觉得街上冷清得出奇,但看了这场马拉松赛,却感觉到赫尔辛基人真多———据称有1万人参加马拉松赛,也就是说,每50个赫尔辛基人就有1人参加。
在中国,这还真是不可想象的事,对运动的崇拜,远远不如对明星的崇拜。出国前,“超级女声”正在决赛,据称这个模仿美国的娱乐节目吸引了无数想一唱成名的女生参加,甚至逃课报名……
这些年来,中国国内几乎没有一项运动能够像此起彼伏的娱乐热潮一样充满吸引力———除了20年前《少林寺》让很多男生剃了光头———人们兴致勃勃地在空气污浊的小屋里唱卡拉OK、打麻将、“斗地主”,津津乐道一个三流影星的绯闻艳遇,或者上网看“芙蓉姐姐”又贴出了什么新照片。
所幸这几年颇出了几个体育明星,像姚明、刘翔,人气直盖演戏唱歌的帅哥美女,很多人因为崇拜姚明而喜欢上了篮球运动,有多少人因为崇拜刘翔而准备练跨栏倒不清楚,但至少110米栏这个项目在中国家喻户晓了。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从崇拜明星到崇拜运动,中国这几年经济发展迅速,从社会学角度与别国经验来看,正是娱乐与体育双双吸引力大增的时候,但中国国内现状是青少年们不惜整容去参加唱歌比赛,没有多少人愿意晒黑了去太阳下跑步。运动不能成为时尚,更谈不上为国人所崇拜,原因很多很复杂,比如体育意识的淡薄,比如运动场地的缺乏,比如好静不好动的传统性格的束缚……但国人并不缺乏对健康的崇拜,尤其是这几年腰包鼓了以后,试看天下,有哪个国家的保健品市场如中国发达?
2003年“非典”期间,倒是不少人运动起来,不过“非典”一过,运动热也似乎跟着过了。由此可见很多人运动时功利心太强,这跟保健品时兴一样,大伙喜欢短平快的效果,多少人有耐心风雨无阻地“傻跑”、去品味运动带来的快乐?
有人说,中国人进入了“娱乐时代”,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人会宣布中国人进入了“体育时代”?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大家都挤着去参加唱歌比赛,也没什么可指责的,音乐能够让人快乐嘛。不过说来说去,如果人们只会从娱乐中获取快乐,而不会通过运动获得快乐与健康,那总让人觉得不太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