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场抓不住机会、有人把全运会置于世锦赛之上、徒弟一成名师徒就有矛盾———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昨天在盘点世锦赛中国代表团的表现时,坦陈阻碍中国田径更进一步的三大因素。
“有进步,但进步太小”———这是冯树勇为此次中国队的表现定的基本调子。除了竞走可视作失败外,冯树勇认为大多数项目算是差强人意。他说,到目前为止,中国田径队所得取到的总分已经超过雅典奥运会和前两届世锦赛,“世锦赛是一届比一届进步,但进步的幅度太小。这次很遗憾没有拿金”。
总结中国队这次大赛的经验教训,冯树勇毫不讳言自身的不足。首先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没有抓住机会。像高淑英撑杆跳最后跳过4米50,成绩虽好,但还可以更好———只因她在4米的起跳高度是第二次过杆,导致最后排名次时不及第四名,如果她在第一次过杆,则可以并列第四名,而且奖金还可以增加不少。女子链球选手张文秀的情况也类似。张文秀决赛成绩为69米82,而她平时成绩大都在到72米以上,如果她在决赛中能再多投出1米多,就有可能再往上跳两个名次,甚至拿到奖牌。中长跑运动员参赛也太少,与埃塞俄比亚选手相比临场经验逊色不少,像邢慧娜的一万米决赛,如果在最后早些发力就不至于连追的机会也失去。预赛成绩列第二的宋爱民在决赛时也头脑发热,想法太多,总想着怎么进前三,结果连动作都变形,没有正确的技术动作又怎么发挥实力呢?
其次是全运会因素的影响。冯树勇意味深长地说:“每逢全运会年,中国在世锦赛的成绩一定不会好。像2001年埃德蒙顿世锦赛中国队一牌不得,而那年全运会田径的成绩好得惊人。”冯树勇说:“我们有很多难言之隐啊!我们出发前,一些教练就会嘱咐手下:‘悠着点,别受伤回来’,更有一些教练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加大量,让运动员玩命地练,以致其在世锦赛发挥不了,而目的还在于全运会。因为全运会对他们而言比世锦赛重要得多。”他说他要衷心感谢那些在世锦赛中尽全力为国争光的运动员。
最后,冯树勇透露,中国一些运动员有了成绩就容易与教练产生矛盾。“撑杆跳高的刘飞亮,除了他第一跳摔下来背部受了点伤外,其实平时训练就有一些伤,这与教练的指导有关系。在第一跳失利后,他从心理到技术都全乱了套。李延熙和齐海峰都是在比赛中受的伤,很可惜,但这也跟平时的训练有很大关系。”冯树勇说,在运动员没有成名之前,我们一些教练与运动员怎么样都行,关系也融洽。一旦运动员成名了,两者就会有矛盾,严重的就会直接影响到在大赛的发挥。
特派记者 周方平(本报赫尔辛基今晨专电)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