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度过了黑色的一星期。
尤纳斯带领中国国家队在澳大利亚四国赛上4连败垫底,最少单场得分为50分,净输对手39分。
闵鹿蕾率领的国青队更甚——他们在阿根廷21岁以下世界青年男篮锦标赛上6战全负!最终排名第11位,在所有队伍里仅比最后弃权的伊朗队高出一位!
惨败加连败,让人们不免多看中国篮球一眼。 中国男篮真地如此不堪一击吗?
黑色一周引发中国篮球恐慌
姚明身后一片空白
两支国字号球队的失利,客观上的确有人员不整的因素,如核心姚明不在国家队,内线主力易建联、唐正东未国青出征世青赛,主将缺阵肯定减损实力,但一个事实也不能掩饰--中国篮球与世界最高水平的差距,远比想象中的大。
(引)既然中国男篮(包括国家队与国青队)已经将目光转向了世界,选择游出亚洲的一池水,就要勇敢坚持,哪怕失败更多场,哪怕差距再大。
主动撞枪口好过掩耳盗铃
惨败与连败,都是伤士气的事,但是对于年轻人来说,失败又是一种躲避不了的成长代价。
以往,中国男篮与世界强手碰面的机会不多,只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以及世界青年锦标赛这样的正式大赛中,才可能遇上真正的强手。在这样的高水平比赛中,中国男篮通常都是徘徊在八强的大门之外,即便国家队有过三次世界第八的经历,也都是偶然的成分大于必然。青年队级别与强手的较量更是稀少,差距也更明显,因此历来国青男篮正式大赛中都难有好成绩,国青连败已不算新闻,国青帅位早就成了折主帅的火山口。
正式比赛反映出来的是真实差距,而要缩小这种差距,最好的办法是与强队过招。
事情在今年仿佛一下子有了改观,从6月22日开始,国家队已经有了20场热身,特别是从7月15日至8月14日的一个月时间内,国家队天南地北,赶场般打了十五场比赛,平均两天一场比赛,如此的密度强度是国家队队员不曾遇到过的。因此,队员们上周到达澳大利亚时已经身心俱疲,随队采访的记者反映,国家队队员或多或少已有厌战情绪,身体上的不适应成为国家队澳洲大分差失利的最大诱因。
惨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因此失去挑战强手的决心。
试想,如果一年到头儿只与亚洲的韩国、伊朗折腾,不可能有更大的进步;如果四年时间只在奥运会、世界锦标赛上挑战强队,输球的场次的确可以大大减少,但是这样掩耳盗铃,永远不知道差距有多大,提高与进步更无从谈起。斯坦科维奇杯之后,朱芳雨说,队中好多队员没有与阿根廷队交过手,如果下次再相遇他相信队友们一定会打得更好。的确,这种一点一点的进步正是从不断比赛中得到的。
(引) 姚明曾说,大约过去十年里,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篮球就是更好的技术,于是大家都去磨练技术,而这个时候国际上更重视身体,结合对抗中使用技术,结果中国队与国际上对手相遇时,中国队队员对抗中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了。
身体不行 技术更白搭
从惨败与连败的结果不难找出很多条原因。主力缺阵绝非最关键的,败局真实反应出的还是球队的实力。
一支强队不应该因为个别核心的缺阵而有过山车般的起伏。正像没有吉诺比利的阿根廷仍然是一支强队,没有伊尔戈斯卡斯立陶宛仍然可以拿到斯坦科维奇杯的冠军。强队称其为强队,是指的整体,绝不是是一两个人。
国青男篮世青赛上先后输给六个对手,国家队输给曾经的进入过世界前四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和立陶宛,差距都是确确实实的。
本届世青赛上,中国男篮的篮板球数仅列第十,篮板球排名第一的美国队抢到的篮板是中国青年队的一倍还多,而在两分球得分方面,中国青年男篮甚至没有能够跻身前十名。同样,篮板球的差距也在国家队的比赛中充分暴露出来。
技术层面,中国男篮的不足在篮板球少而失误球多,背后体现的则是身体的差距。
前任国家队主帅,现任国家队顾问哈里斯只看了斯坦科维奇杯的最后一场球,目睹中国男篮以58比71输给澳大利亚队之后,银狐感叹说:身体啊身体,中国队队员的力量还是太差了。
在讲究身体接触和对抗的篮球比赛中,没有力量和身体,再好的技术都难以展现。
在国字号中,身体力量合格的,以前是巴特尔,现在还有姚明,其他队员的对抗能力都难说可以适应国际高水平的对抗。
不久前,姚明在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中说,大约过去十年里,大家陷入了一个误区,认为篮球就是更好的技术,于是大家都去磨练技术,而这个时候国际上更重视身体,结合对抗中使用技术,结果中国队与国际上对手相遇时,中国队队员对抗中再好的技术也发挥不出来了。
2003年回到篮管中心主任任上后,李元伟曾带上一届的国青队出访欧洲,结果比赛中对手身体强硬的对抗令国青队队员大为光火,自己的动作越来越大,结果输掉了比赛。
应该说,哈里斯尤纳斯上任之后,国家队加强了身体上的训练,但是这种改变不是短期就能完成的。
(引)尤纳斯说,我现在手里的队员都已经是现在CBA里最好的了,已经找不出比他们更好的。但是我们的联赛却没有培养出多少过硬的人才。
国字号输 CBA衰
国家队在前线做战,反映出来的联赛水平的差距。因此,与其我们为国家队的惨败和连败大惊小怪,不如为背后暴露出的联赛差距而惊,而怪。
看到身体对抗差距之后,中国篮协从上赛季开始着手解决CBA联赛中身体对抗性的问题。
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对此十分重视,上赛季CBA鸣哨前特别组织裁判员培训,要求他们以国际比赛的尺度执法,放宽身体接触,增强对抗性。后来,篮管中心总结上赛季的裁判员执法时承认,国内裁判员的执法在联赛初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在后期执行的并不太好。直到总决赛时,两位洋裁判的临场执法让人大吃一惊,极不适应:包括老后卫李群、国家队队员唐正东这样的球员在首场总决赛中都十分不适应,甚至犯规满6次而提前离了场。
看来,以鼓励对抗为宗旨的执法变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然而增强对抗不能只靠裁判,更重要的是要教练员重视。
有过CBA和NBA经历的姚明说,我觉得国内的教练员他们很累,NBA教练组有很多人,专人负责身体训练,而国内通常只有两个教练,他们又要负责进攻,又抓防守,技术战术全管,可能因此就没有更多时间来研究和抓身体训练。
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或者重视不够,于是中国球员普遍的身体“缺钙”,其中的佼佼者,能够进入国家队的身体对抗也并不能够好到那里去。
此外,联赛还应该是国家队队员的培养基地。但是,尤纳斯在斯坦科维奇杯后曾有吐出一句真言:我现在手里的队员都已经是现在CBA里最好的了,已经找不出比他们更好的。而在赛前,尤纳斯说到立陶宛和阿根廷队时谈到,这两个国家都能够组成四五支这样水平的球队!
同样,国青队主教练闵鹿蕾手中的队员也都是CBA一线队里的队员,个别人还打上了俱乐部的主力,但他们还是有太多的失误,甚至有技术上的明显漏洞。
(引) 2003年蒋兴权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时,集训第一个月的任务竟然是防守的滑步和投篮等基本技术。这些都应该是在青少年时期熟悉掌握的内容却是国家队队员的第一课!
亡羊补牢治不了病根儿
只能说,我们的明星还仅仅是CBA里的明星,远远够不上国际标准。
不能怪他们不努力,初次进入国家队的吕晓明、边强、王仕鹏都承受到很大的压力,尽管他们每一天都很努力,包括现在国家队的主力朱芳雨也承认,在国家队他和队友们都经历过痛苦的心理和身体上的磨练,才会慢慢提高。
应该说,身体上和技术上的病根儿早在青年时代就已经落下了。无论男篮女篮都是如此。
2003年蒋兴权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时,组织全队在秦皇岛集训,集训第一个月的任务竟然是防守的滑步和投篮等基本技术,明白人不难理解,这些都应该是在青少年时期熟悉掌握的内容。
把这些东西拿到成年队里解决,已属亡羊补牢,让这样的状况出现,只能说明,在起跑线上,中国男篮已经输了。
这种窘境的出现,关键原因是在前几年的联赛转型期,国内普遍对青年队重视不够,青年队教练员的能力不足或者积极性责任心没有被完全调动出来。于是,今天不得不为过去埋单。
好在,CBA也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在7月4日至14日的新赛季CBA准入评估之中,有一条明文要求,每年俱乐部对青年队的投入必须达到一定的钱数,如果不能保证对青年队的资金投入就进不了CBA联赛的门槛。
或许,我们还应该多点耐心吧。 阎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