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翔,除了你的银牌外,中国队其他人没有进入前三的。你对这个怎么看?”赫尔辛基世锦赛男子110米栏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外国记者问了一个让刘翔极为尴尬的问题。而最该回答这个问题的,是整个中国田径界。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这样评价中国选手在此次世锦赛上的表现:“这次,奖牌方面我们得到一枚银牌,总分43分,虽然不如雅典的2金,但好于上届世锦赛时的24分。总的来说,有进步但进步缓慢,而且有不少遗憾和值得好好总结的地方。”
外国记者的疑问并不奇怪,光有刘翔,中国田径独木不成林。三年后的北京奥运会,中国田径该怎样才能不再如此尴尬?
刘翔的成功,足以成为中国田径眼前最好的一面镜子。
全运会再成绊脚石
对这次世锦赛的总结,冯树勇开诚布公地谈到了一个大家都心知肚明的敏感话题,那就是全运会的利益怪圈对国际大赛上中国选手表现的影响。
他说:“你回过头去看看,全运会年的世锦赛上,中国田径是怎么一种状况?我知道,我们这些来的队员中,不少人的教练或地方队在他们来之前和他们说,悠着点,别受伤……后面的话我就不说了。总之,这是现实。这我也能理解,毕竟来的都是在全运会上可能夺金的选手,在这里不行,回去肯定行。这就造成了赛前训练中有些选手就玩命地练,到比赛了,却不在状态。”
所以,冯树勇真心地说出以下这段话:“反过来,对那些仍在拼搏甚至是带伤参赛的运动员,我很感谢他们和他们所在的省队,他们真的是在为国家利益和荣誉拼搏。说实话,离全运会就剩两个月不到的时间,带伤参赛或在比赛中万一受伤了,都会影响到他们在全运会上的表现。这种精神确实值得提倡。”
其中最好的例子便是齐海峰。腹股沟有伤的他,在十项全能的比赛中,比完前四项时,和排名靠前的奥地利选手仅差50多分。但由于接下去的比赛项目中有跨栏、跳高等,会令他的伤势加重。“这样的状态下比下去,就算拿到了前八名,也可能会毁了我们在这个项目上的独苗。所以我们让他放弃比赛,但他本来还打算坚持下去的。”余维立透露道。
事实上,刘翔也要参加全运会的较量。但他不仅要在全运会上夺冠,世锦赛同样是冲着金牌来的。或许有人会说,那是因为他的实力足以拿到奖牌和奖金,而其他人还没达到这个水平。但实际上,不少人发挥失常,致使能够冲击奖牌的与奖牌无缘,能够获取名次的连前八都没进,其中除了一些客观因素外,“全运至上”的心态恐怕更为关键。
中国选手太娇气
“我当然还会一如既往地配合媒体,但也希望大家给我一个宽容、宽松的环境,不要一比赛,就希望我进前三甚至是拿金牌。”男子110米栏决赛之后,刘翔终于说出一直最想说的话。
这次来采访世锦赛的中国记者前所未有的多,可以说,大家都是冲着刘翔来的。但事实上,媒体也很苦恼,“要是除了刘翔,中国田径还有‘张翔’、‘李翔’,我们也不至于如此了。”对此,冯树勇很抱歉地说,这就是中国选手目前真正的实力反应。
其中的原因,冯树勇认为身体条件是因素之一。“说实在话,中国运动员从身材、块头上来看,是比不过外国选手。”好比中国男子撑杆跳小将刘飞亮,6月初刚刚跳过5米70,世锦赛预赛上,却在第一跳的5米30高度上,就栽得很难看———杆都还没撑满,在半空中人就开始往下摔,屁股墩在海绵垫旁的凳子上,鼻子也擦破了。“当时风太大了,我太瘦,根本扛不住。”刘飞亮说。
糟糕的天气状况,的确令此次世锦赛上难有高水平的表演,但正如刘翔说的那样,“雨又不是下在我一个人身上的。”不少中国选手比赛完下来,就开始怪风怪雨的,竞走的则怪路不平。说白了,这就是太娇气。中国如此广阔,能上高原训练,为什么就承受不了风雨,为什么就不能有意识地找各种不同的路况来适应,只知道在国内平直的柏油大道上创造所谓的世界最好成绩?
另一个关键还是个人综合能力问题。缺少大赛的考验,心理承受能力和交流能力,都是不能不说的老问题。在雅典奥运会上夺冠的邢惠娜,却在女子万米跑中被埃塞俄比亚选手远远甩在后面。冯树勇认为:“她太缺乏战术经验,场上应变能力比埃塞俄比亚选手差得多得多。如果之前提前上去,在最后400米之前夹在埃塞俄比亚选手之间,最后不是没有一点点机会。我认为就是参加比赛太少了。从2003年参加世锦赛到这次,她真正参加高水平大赛的次数屈指可数。而长跑这个项目,是非常讲究这点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交流问题。冯树勇为记者抱怨找不到他而委屈,“队里也就我的英语好点,所有需要和外国人交流的问题,都得我来处理,哪有时间啊?”他也提出,中国选手在语言方面的能力几乎等于空白,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们在国际大赛中有孤独感,并因此而带来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走出去也要用心
刘翔决战之际,杨耀祖已经离开赫尔辛基这个伤心地,回上海了。第二次参加世锦赛,他“略”过雅典奥运会时听到第二枪,重复着两年前在巴黎的那一幕,一枪下来,无功而返。
从美国到赫尔辛基,从今年2月到7月,如果不是“阿甘”迈克尔·约翰逊去年北京之行时的特别欣赏,并由此成为今年中国田径“再造飞人计划”中首批赴美集训的主力队员,或许,杨耀祖不会在此次世锦赛上如此受人瞩目,更不会在男子200米预赛中首轮便遭淘汰后,引发如此多的质疑之声。
不能因此而否认中国田径走出去的大方向,但也不能不指出“再造飞人计划”存在的不少问题。比如说,被淘汰后的杨耀祖说:“比赛开始时,我一点也不紧张,就是没感觉,不兴奋。我想,还是之前缺少比赛的刺激。”从6月14日开始,他和另外三名中国选手的美方教练就频繁带队外出比赛。按道理,他们应该提前回国,但却没有。对此,余维立的解释是:“我们当初订的计划就是半年”。可因此,也浪费了杨耀祖和中国田径在世锦赛上可能证明自己的又一机会。
再比如,杨耀祖这次是一个人来世锦赛的,他的教练没来。从8月4日抵达这里到8月9日比赛之前,他都是自己一个人练的。只有上海女子撑杆跳选手高淑英的教练史美创帮他看看包,掐掐秒表什么的,他基本处于无人看管状态。“比赛前一天,我真的很兴奋,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就想赶紧比赛。可睡了一觉,第二天早上醒来时,我就觉得自己有些昏昏沉沉,感觉不对了。现在想想,真的是前两天的训练中,兴奋点已经提前出现了。如果当时能收一收,如果有人能告诉我,就好了。”杨耀祖无奈地说道。
听说,全运会之后,中国田径还将有不少的对外交流项目。走出去肯定是件好事,但还要用心,光有形式是永远解决不了问题的。作者:晨报特派记者陈敏(赫尔辛基8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