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看台缺件雨衣 细枝末节要想周全(图) |
|
|
SPORTS.SOHU.COM 2005年8月15日14:50
东方网-新民晚报
|
|
——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启示录
赫尔辛基田径世锦赛备受中国观众关注。一来,因为有奥运冠军刘翔与对手的激情较量;二来,一个月后,在上海,我们将迎来属于自己的田径盛宴:上海国际黄金大奖赛!
回眸芬兰世锦赛,对如何进一步推动田径在中国的发展,如何办好上海的国际黄金大奖赛,或许有着点滴启示。
1 热爱,发自肺腑
上海黄金大奖赛技术总监、比利时人费尔迪曾说过:一个赛事,不能仅靠一个明星来支撑。
芬兰人也追随自己国家的名将。像芬兰标枪好手帕维亚尼出场比赛的那天,体育场外,购票的人排起了长龙。即便是近300欧元一张的门票,也依旧抢手。没买到票的,只能从“黄牛”手中,购买高价票。
但芬兰人热爱田径,发自肺腑。没有芬兰选手的比赛,观众也同样给予热烈掌声。世锦赛每一天,赫尔辛基人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赶来,将奥林匹克体育场挤满。即便是狂风暴雨的日子,中途退场的观众,也不多见。
相比之下,很为上海国际黄金大奖赛捏把汗:如果那天赶上下雨,偌大的上海体育场内,是否还会有观众冒雨观看?
好在刘翔的110米栏,这次被列为上海赛的“压轴戏”,否则也担忧遇到像在国内一些田径赛中出现过的尴尬场面:只要刘翔的赛事一结束,体育场的人,立即像潮水般迅速退去。
田径,虽然是运动之母,但在中国,却缺乏群众基础。
上海能有机会举办黄金大奖赛,对中国田径普及是个推动。上海的赛事组织者特意设了低廉的学生票,目的就是为了推广中国田径,并希望通过办比赛,多向青少年观众宣传田径,培养中国的田径观众。
开拓田径市场,光靠办黄金大奖赛,并非长远之计,还需要多鼓励群众投身练田径,多办一些群众性的长跑赛、田径赛,让更多百姓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本次世锦赛前,赫尔辛基举办了一次半程马拉松比赛。看后感触很深:区区50万人口的城市,报名参赛的人数却超过万人!相比之下,中国人爱田径的程度差了很多。
2 突变,学会应付
组织一场大赛,需要应对很多突变的因素。比如天气,又比如对突发事件的处理。
在世锦赛期间,赫尔辛基突降暴雨。大雨过后,体育场内全是积水。如何快速排水,让选手们尽早上场比赛,芬兰的组织者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赫尔辛基世锦赛组委会主席卡内瓦先生称:“在每一个细节上,我们都有多种方案,即便是在应对天气不好的环节上,我们也有对策。”
细节决定成败。大雨过后,场地清理工作,完成得如此迅捷,不由人不佩服。而上海黄金大奖赛,届时只有短短两个半小时,一旦遇到刮风下雨等不利因素的干扰,赛事组织者是否也有相应的应急措施?
当然,赫尔辛基的赛事组织工作,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在一场狂风大雨过后,女子100米栏决赛的成绩公报,竟然是在赛后两个半小时才送到新闻中心。据说,那是因为电脑以及打印系统,同时出了故障。如果在一些关键器材、设备上,备有补救系统,情况就会好得多。
此外,记得在巴黎站黄金联赛,在每位现场观众的座位上,都放着一件一次性塑料雨衣,既能挡风又能遮雨。但在这次世锦赛上,组织者似乎忽略了这一点,偏偏天公不作美,引来了观众和记者的怨言。而走下赛场的运动员,走过混合区时要接受记者采访。蜿蜒漫长的走道,有的选手在那里一呆就要半个多小时,衣着单薄的选手常冻得发抖,直到世锦赛接近尾声,组委会才刚想起要给选手备一件简易“披风”挡风。
3 形象,需要维护
办好一次体育比赛,对所在城市来说,理应是一种很好的宣传。本次世锦赛组委会在宣传和维护城市形象上,就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他们在接待、安排等方面,引发了很多不满之声。
以媒体指定宾馆为例,不仅住宿条件差,而且收费比平时猛涨了3倍!筹办世锦赛,芬兰人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既然早知道有3000多名世界各地记者届时要涌来,为何不早作打算?!记者从当地同行嘴中得知,这次组委会承办世锦赛,其实亏了不少钱,所以很想从其他方面找弥补。因对住宿不满,不少记者甚至闹到各国驻赫尔辛基使馆,造成了很坏的国际影响。
本次世锦赛在商业开发上,确实存在很多欠缺。此次世锦赛没有服务赞助商,服务观众的意识也很薄弱,给人感觉:芬兰人很想赚钱,却根本不知道怎么去赚,市场开发能力确实太差。在通往体育场两侧的铺面里,倒也卖一些相关纪念品,价格却很“宰人”:一个比拇指大不了多少的吉祥物,竟然卖10欧元一个!
办一次比赛,谁都想盈利,这很正常。但如果一味追求金钱,最后导致城市名誉受损,这就得不偿失了。全世界都在转播世锦赛。全世界的人,通过电视屏幕,都了解了赫尔辛基。一位芬兰同行说:“这是我们城市最好的一则‘广告’!”但遗憾的是,这则广告,芬兰人并没完全做好。特派记者 阎小娴
(本报赫尔辛基今日电)
风雨中芬兰观众观战热情未减 图T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