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届田径世锦赛在赫尔辛基举办,被称作“回家”,因为赫尔辛基是第一届田径世锦赛的举办地。
“回家”二字非常贴切,芬兰观众对田径的痴迷让我们到了深深感动的程度。无论风吹雨打,无论拖到多晚,热情且懂行的芬兰观众都坚守在看台上。
我们一时误以为田径是芬兰的“第一运动”,但芬兰人说不是,田径只是他们最感兴趣的运动之一。其实,芬兰最具优势的体育项目是冰雪运动,比如滑雪和冰球。想想也是,芬兰夏天都这么冷,冬天更是一片冰雪世界。据说,芬兰儿童从小穿冰刀就像走路一样自如。此外,芬兰人也迷足球,这几年高尔夫球也时兴起来,他们还拥有F1赛车手哈基宁、雷克南。另外,芬兰还有传统的民间比赛:背夫人锦标赛和投掷橡胶靴比赛……
在芬兰,每个城镇都有为儿童和个人准备的运动场地,当地政府为这些设施出资,并免费使用。为了克服天气的束缚,芬兰滑雪爱好者夏天练滚轴溜冰,而帆板运动员在河流结冰时改用冰帆。
对芬兰的体育了解越多,就越担心3年后北京奥运会的观众问题。
听着赫尔辛基奥林匹克体育场4万多名观众的欢呼,我们想着北京能够容纳10万人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届时会有多少观众,还有游泳、摔跤、举重、柔道赛场……
目前中国体育观众的“营养”结构,可谓严重失调:近年来中国的体育媒体几乎成了男子足球媒体,最多还有些篮球新闻——也集中在姚明身上,包括田径在内的大多数项目成了“沉默的大多数”,媒体不关注,观众当然更不关注了。
记得有一年四川搞了个“女飞人挑战赛”,李雪梅对琼斯,创意挺不错,观众也挺多,不过大伙像看足球一样看田径,锣啊鼓啊什么的全上了,喧闹得差点盖过了发令枪。
在中国,除了足球,其他项目专业观众数量实在不多。2002年上海举办网球大师杯赛,观众或者在选手比赛时走动,或者忘记把手机从响铃调到振动。后来举办方只得弄了个“网球观战ABC”。
可惜麻将与“斗地主”不是奥运比赛项目,中国这两个项目的爱好者倒可数得上世界第一。
一个芬兰人说:“芬兰的体育传统不会消失,因为它受到了极大的尊敬并有着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芬兰最伟大的赛跑运动员努尔米还是大声疾呼:“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越高,在需要体力和勇气的事件中的表现就越差,我想劝告现在这代人:别让舒适的生活使你变懒!别让新的交通方式抹杀了你的体育运动本能!太多的年轻人习惯于驾车,即使是很短的距离。”
虽然芬兰现在缺少像努尔米这样出色的、能够夺取金牌的田径选手,但芬兰观众对世锦赛的热情并未受到什么影响——他们崇拜的不是明星,而是运动。
北京奥运会一天天临近,各项目观赛ABC的培训工作已迫在眉睫了——这不仅关乎北京奥运会的门票销售问题,更关乎奥运会给中国带来什么的问题:是更多的金牌,还是喜爱、参与体育——不仅仅是足球——的人越来越多?新华社记者肖春飞王子江吴黎明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