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的空间,是你走过以后的深渊;我情的中间,是你留下雪泥梦和梦的片段;我梦的里面,是场流离失所的转变;我泪的背面,依然留着一片等你的天……王杰撕心裂肺的呐喊背后是铮铮铁骨、誓不回头的倔强,而当霍顿走遍人间千百个天涯之后,再次回到了深情的原点,却不知道这是中国足球的幸运还是悲哀。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霍顿国际足联高级讲师的名号似乎在证明着他是一匹好马,而在中国屡战屡败的经历又似乎证明着他似乎不是一匹好马,于是乎,虽然他频频向中国足球抛出眉眼,但是中国足协一直不肯接过他递来的橄榄枝。
很难想象,在中国人回头马的偏见和始终吃不惯回锅肉的人文环境下,怎么忽然对屡战屡败的霍顿来了兴趣,并且成为中国队二管家的热门人选。这应该不是霍顿对中国的痴情感动了足协的肉食者们,抛开冷清的中国足球市场让足协渐渐囊中羞涩和国际大牌教练对中国足球的不屑一顾不说,霍顿在中国中国良好的口碑和与朱广沪良好的关系应该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如果霍顿真的回归,可能又是足协一次屁股指挥脑袋的决定,不过他却可以引发对选帅问题的思考。
因为对自己不再自信,中国足球(包括国家队和俱乐部)曾经义无返顾地走在了师夷长技的道路上,但是我们没有达到“以制夷”的目的,却让一位位国际名帅被他们的中国弟子害得晚节不保。综观外籍教练在中国的失败,原因大抵有三:一是水土不服,二是时机不对,三是中国人没有足够的耐心。这样的结果往往是他们刚刚对中国足球入门,就被老板无情地赶走,然后重新选教练,推倒重来,然后再次失败。以至于最后中国人渐渐对外教也失去了信心,发出“中国人的事情还要中国人来办”的感慨,并出现了土帅回流的倒退现象。
然而,悲观地说,在中国足球的大环境下,暂时没有也不可能出现具有先进理念的优秀教练。不要说朱广沪是特例,老朱确实是土帅中的佼佼者,而且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但是就目前而言,他与国际名帅还有境界上的差距,仍处于继续学习阶段。所以,虽然老朱可以带领中国队打几场好比赛,但是他和老裴却不是拯救中国男女足的合适人选,拯救中国足球的重任仍不可避免地落在外教身上。
不过,小学生还是要幼师来教育,大学教授是教不好的。中国足球不能把眼光放在那些国际名帅身上,而是应该放在那些实用型的欧洲二流教练身上,他们既具有先进的理念,又有教小学生的方法和耐心。当然,这里需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对亚洲足球、中国足球有相当深刻的理解。不然,又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推迟中国足球进步的时间。对于那些中国战斗过的外籍教练来说,中国人需要这样的回头马,需要吃一锅回锅肉。
所以,对于惑顿的回归,我们应该持更多的积极态度,毕竟他在中国成功的可能性要高于那些后来者。不仅如此,中国足球需要更多的在这里战斗过的人们回来,一起打造中国足球的未来。(然后笑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