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河北男篮史,半是光辉岁月,半是流浪时代。在光辉和流浪之间,河北男篮的盛衰真相渐渐显现,像一团巨大的阴影,历久弥新,反反复复,令人唏嘘不已。
遥想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篮球名宿陈道宏、马积海率领郜树敏、郝焕新、马健、梁达等人,连夺全国男篮联赛、俱乐部赛和锦标赛三项冠军,打遍国内无敌手,那时堪称河北男篮的黄金时代。
1993年七运会后,由于受全运金牌战略的影响,省男篮青年队被下放到了省体校,这等于是撤掉了男篮一线的输血库,破坏了省一队、省青年队和省体校的三级梯队模式。“下放省体校,省青年队已是名存实亡,而这时中国篮球已开始市场化运作,队中主力思想出现波动,纷纷谋求向外发展,优秀球员开始流失已是不可阻挡!更为要命的是,由于撤了青年队,人才断档的弊端逐渐开始显露,省一队和省体校小队员年龄和实力差距太大,训练中根本咬不上劲。”十几年之后,一位了解当时内情的人士向记者痛说当年河北男篮的悲情时刻。
“七运后金牌战略”是河北男篮的分水岭,从此,光辉岁月远离河北而去,走出去的河北籍队员开始了一波接一波淘金潮。而被强留在河北的队员,面对市场诱惑,上演了一幕幕背叛闹剧。
“河北男篮尽管流失了很多人才,整体实力有所下降,但从来没有放弃前进的步伐,他们力争重返甲级队伍行列,但队员已经不被你控制了。河北男篮中部分球员打CBA没问题,但是他们宁愿让河北男篮呆在低一级别的联赛中,也不愿河北冲击CBA成功。原因是即使冲上CBA,为球队打球挣得也有限;但河北队不打CBA,他们可以加盟外省球队,薪水要比母队高很多。因此,即使河北男篮等到了机会,个别主力球员在场上也会出工不出力。在这背后,背叛,不忠和交易都有吧。”一位内部人士透露说。
一个王朝的创立需要几代人呕心沥血接力完成,坍塌则如决堤之水,豁口一旦打开,关闭难度不亚于重建。本土优秀篮球人才大量流失,使河北男篮迅速滑落,退出全国强队之列。
1994年至1998年间,如果说河北男篮还能抵挡市场大潮的冲击,保留一点强者流风余韵的话,1998年后,一股更强劲的大潮拍向了河北男篮,直接动摇了它的根基。
(本报记者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