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记者们从青岛向沈阳进发,飞机晚点两个小时。航班延误打乱了早已安排好的行程,北京奥运会足球预赛场地———沈阳五里河体育场的参观因此被推迟,但这“漫长”的候机时间,却成了几天来朝夕相处的记者们难得的交流机会。
候机大厅里,香港南华早报的体育记者陈建华特别兴奋地“宣布”,前天晚上他发了一篇长达35厘米的新闻稿(这是大多英文类报纸新闻稿件的统计方法),主题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帆船赛事———美洲杯帆船赛的分站赛有可能落户青岛。
“我向南华早报提交了三个有关青岛的采访选题:一是奥帆赛基地建设,二是奥帆赛投资预算,第三个是为奥帆委积极协调‘美洲杯’落户青岛。”根据南华早报受众群体关心美洲杯帆船比赛的特点,美洲杯选题被编辑们一眼相中。
“我最关注奥运会举办城市的交通和环境保护。”前不久,法国新闻社北京分社社长孟飞与北京奥组委环境活动部通过电话,围绕北京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意见。孟飞说:“我们的新闻报道在两方面都给予了比较多的关注,这是北京奥运会不可回避的。”
照相机、摄像机、三脚架,摄像、摄影兼文字的土耳其世界新闻通讯社代表记者欧斯曼,也许是记者团里任务最重的人之一,他还被公认为团里中文最棒的外国记者。
“我在记录中国的变化,中国的一切都在变化。”变化,是这位在中国生活了5年的外国记者最明显的感受。曾经采访过多座奥运会举办城市的欧斯曼坦言,奥运会带来了修建场馆和宾馆的契机。“但在北京、青岛,更直观的是公路、地铁、环境、基础设施都在快速发展,这是北京和其他协办城市,与许多国家奥运会举办城市相比的独特之处。
文/本报特派记者 杨润声发自沈阳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奥运”,共找到9,489,56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