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比赛总算没人弃权了”,买票前来观看十运会拳击比赛的王先生向记者感叹。
十运会拳击比赛今天落下帷幕,但留给人们印象最深的却只有两个字:弃权。从比赛的第二天,4名运动员就先后弃权;第三天的1/4决赛,5人相继弃权;到了半决赛,各级别弃权的人竟然有9名之多。弃权如此之多,原因究竟何在?
几乎所有的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都以“伤病”作为弃权理由,但记者在采访一些教练后得到答案,“协议记分”是导致大规模弃权发生的真正原因。
所谓“协议记分”,是从九运会开始的一种计分方法,目的是经济较发达的东部省市队出训练经费,培养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省市队优秀队员。如果一位选手是东部A省市和西部B省市的协议选手,那该选手夺金后,双方省市代表队各算半枚金牌(解放军队选手获得奖牌,其籍贯所在的队也同时获得一枚奖牌)。
但如果一个级别由同一省市出来的两名选手打决战,这个计分方法就会有问题:比如贵州省代表队在拳击小级别项目中具有压倒性优势,当一名代表贵州队的选手和一名贵州与其他省市的协议选手遭遇时,后者就往往会弃权,因为按照“协议记分”,谁会要半块金牌而不要一块金牌呢?
“这个记分规则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实际操作上,确实出了些问题,这样频繁的弃权,对拳击运动发展也很不利”,国家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领导常建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位十运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在观看了全部拳击比赛后感慨地说:“十运会的大部分项目即将拉开战幕,希望这样的弃权不要再上演了!” 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