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从1991年开始后的四年里,中国男篮经历了号称史上最好的年代,世锦赛前八,奥运会前八,一系列突破性的成绩,说服了世界。
2005年,当中国男篮8战全胜,第四次蝉联亚锦赛冠军后,有人又迫不及待地开始兴奋,甚至姚明也在赛后表示:“中国男篮已经接近巅峰。”中国篮球的确已经让人等待了太久太久,随着亚洲最好的前锋巩晓彬的退役,随着神枪手胡卫东的淡出,随着阿的江这样的组织后卫后继无人,随着曾经红透亚洲的“小、快、灵”打法蜕变,新一批国家男篮似乎只有一个姚明可与前辈比较。 中国男篮也因为姚明的存在无意识地放弃了之前赖以成名的绝技,他们该怎样寻找下一个出口,在未来的天平上,但愿别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姚“伤”
都说现在的中国队是“姚”之队,却从未有人去想过如今的中国队快要成为“姚”之伤。
姚明是中国男篮的“宝贝”,毋庸置疑,连伊朗主帅也急得狂叫,“给我一个姚明,我也能成为亚洲冠军。”姚明是中国男篮的“祸害”,事实为证,在姚明的光环下,中国男篮越来越没有特色,甚至认为姚明就是中国队的特色,所以,伊朗主帅的“给我一个姚明”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在讽刺中国男篮,“你们只有姚明,你们除了姚明还有什么?”
一无所有,当中国男篮拥有姚明时。
打亚锦赛期间,唐正东很愤愤不平地说,“我从来不会打替补。”的确,在江苏队,他是当仁不让的主力中锋,但是在国家队,他没有资格,也没有实力去顶替姚明。易建联不会这样说,内向的性格让他甘愿从中锋变成大前锋,但也正因为这种性格,让易建联始终认为,反正有姚明在内线,不用担心。
事实上,包括尤纳斯在内,所有中国男篮的成员都长长舒了一口气,“姚明回来了。”姚明回来了,承载了中国男篮所有的希望,抹杀了中国男篮所有的特色。外线投手,投几个不中,就给中锋;组织后卫,突破不了对方防线,就把皮球塞给姚明;一看场上形势不对,尤纳斯大手一挥,“姚明,上!”
姚明将亚锦赛冠军带给了中国队,自己却像一个站在光秃秃山顶上的巨人,四周是汪洋大海,不能往下跳,只能往上爬,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我参加亚锦赛,目标就只有冠军。”
姚明“刺伤”了中国男篮,也“刺伤”了自己。
90年代中国男篮主力成员
中锋:单涛
大前锋:刘玉栋、巩晓彬、王守强、马健
小前锋:郑武、孙军、李楠
得分后卫:胡卫东、张勇军、吴庆龙
组织后卫:阿的江、李晓勇、闵鹿蕾
平均身高1.978米
现中国男篮主力成员
中锋:姚明、唐正东
大前锋:易建联、莫科、杜峰
小前锋:李楠、张劲松
得分后卫:王仕鹏、朱芳雨
组织后卫:刘炜、孙悦、张云松
平均身高2.03米
不停的自我巅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男篮辉煌的10年。第12届世锦赛第八名,掌门人是蒋兴权,他率队4年,终成正果。紧接着,1996年第26届奥运会第八名,老大是宫鲁鸣,这是中国男篮首次在奥运会中挺进八强。
蒋兴权—宫鲁鸣—张斌—王非—蒋兴权—哈里斯—尤纳斯,中国男篮在14年中,变化了7任主帅,平均每两年就换一个,2年,正好是一届亚锦赛的周期,是一届奥运会的半周期,频繁地换主帅,让中国男篮始终处于一种磨合期,特别是在最近几年。
6个人中,蒋兴权带队时间最长,从1991年到1995年,宫鲁鸣在蒋兴权升官后,接过了主帅的教鞭。一年后,在率队夺得亚特兰大奥运会第八后,宫鲁鸣因病请辞。张斌被临时顶了上来,1997年中国男篮兵败沙特,仅获得亚锦赛第三,于是王非站了出来。随着2002年釜山亚运会决赛被韩国“谋杀”,蒋兴权再次出山。随后是哈里斯、尤纳斯,中国男篮走上了国际化发展路线。
俗话说“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需待七年期”,就像队员和队员之间的磨合一样,教练同队员之间也需要一段时间来互相了解、互相熟悉,才能产生化学反应。最好的代表就是王非,当初他上任时,很多人都认为王非的执教理念非常先进,有人甚至说王非在用“NBA的新理念打造中国男篮”,但是这样的打造在一年半后就宣告破产。毕竟,王非是一个“土帅”,就像邱大宗一样,很多人认为,长着一张中国人的脸,满嘴却是洋人的理念,不会给中国男篮带来什么好的转变,他们这种“土洋”结合的做法,最终的结果就是下课。
哈里斯和尤纳斯当然足以镇压住很多人,他们是“洋帅”,说着洋文,教着欧洲、美洲的先进篮球理念,是应该的。但是每个教练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战术思想,频繁地换帅,让中国男篮的小伙子们要去不停地适应新的战术。
“那么多的战术、那么快的变化,我都很难适应。”姚明如此,更不要提其他的队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