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最初落脚的英国小镇,我很喜欢当地的邮局,平平整整的浅灰色地毯,干干净净的白色墙面,室内的光线充足但不刺眼。一条等候通道将其分为两个部分:左侧为一排营业专柜,包括一个外币兑换窗口(留学生可在此将美元换成英镑);右侧贴墙摆放了一些货架,销售各式贺卡、明信片、文具以及零食等。有时闲着无聊,便和同学去邮局逛逛。
记得第一次去邮局寄信,我随身带了胶水,准备到时贴邮票用。信件过秤后,工作人员根据收费标准挑出了一大堆花花绿绿的邮票,还没等我伸手去接,这个一身肥膘的英国女人已顺手抄起几张邮票伸舌一舔,大手一拍把它们利落地贴上信封,轻松搞定。剩下的信件她也如法炮制,丝毫不吝啬其口水用量,还舔得咋咋有声,我却看得头皮发麻,横竖想不明白平时那么注重卫生的英国人怎么会喜欢如此的“口水作业”!后来邮局跑多了,才发现这类现象十分普遍,且经过这种特殊处理的邮票粘附性很强。曾经买一些邮票回家“尝尝”,味道竟有点甜。从此,我也入乡随俗,要寄信时就大嘴一开,一张张地往里送邮票……
后来我搬到了诺丁汉。离家不远处就有一个邮局。由于地方太小,等候寄信的人常常排成长龙,从室内一直蜿蜒至街上。大家都很自觉地靠边而立,尽量留出空间方便路人通行。即使风雨交加,人们也依旧站得规规矩矩,一脸的安然。
这个邮局只有三名工作人员,兴许他们在此已工作多年,见了一些老顾客张口就能报上名来。大家笑呵呵地打着招呼,办事之余还张三李四地唠上几句家常,气氛很是融洽。渐渐地,我也成了那里的常客。有时邮局的主管也会和我说上几句。一次,我去寄信,随口告诉他我要回中国探亲。他好奇地停下了手中的事,很神秘地请我帮一个忙。他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中国明信片,问我可否抽空给他们的邮局寄一张瞧瞧。我一口答应,回到国内后如约寄出明信片,很快也就淡忘了此事。
数月后,我去邮局寄信。刚一推门,就被一个眼尖的工作人员认出。她大声地唤来了主管,他热情地冲我挥挥手,并示意我看墙。只见那张早已被我遗忘的西湖十景明信片就像一面来之不易的奖状被响当当地贴在了最中央,十分醒目。主管还不无得意地向周围的顾客介绍说:“这是她特意从中国给我们寄来的!”众人闻讯纷纷向我投来了赞许的目光,看得我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
有感于他们的真诚,次日我特意给邮局送去了一个火红的中国结。主管把它放在手心颠来倒去看了半天,然后小心翼翼地问:“我应该给你多少钱呢?”我忍着笑说:“这是送给你们的纪念品,不要钱!”主管听了眼睛笑得弯弯的,立马架上梯子把中国结挂了起来,一种亲切的气氛洋溢起来,暖融融的。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因为在这个小小的异国邮局,我感受到了一份浓浓的人情味……作者:谢芳(诺丁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