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是无处不在的,或者把这些所向披靡的人称为“舒马赫”也行,只不过,今年似乎应该是用“费德勒”更为贴切一些。
有人说一项运动总归需要一个“费德勒”或者“舒马赫”的,明星效应使然,全场的观众到最后都只需要一个偶像,比如说羽毛球的林丹和乒乓球的王励勤,他们的胜负没有太大悬念,赢了不是新闻,输了才是地动天摇;还有网球的彭帅,如果以费德勒的压力来要求她,这个已经在世界排名上破中国纪录的小妮子,流着眼泪拿下银牌的举动,也就情有可原了。
记得在年初的澳网上,赛会主席说过一句让我们特窝心的话———中国人只要是拿拍子的运动都在行。
那十运会后呢?面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个“费德勒”显然是不够的。
羽毛球:
我们还要“纳达尔”
十运会羽毛球赛场可谓是一场戏剧的综合,冷门、退出、爱情,一切热门剧的元素几乎一站聚集。除了这表面的热闹外,面对2008年奥运会,很多人可能忽略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几乎都是老将撑门面的十运会赛场,如何过渡到2008年?
林丹是“费德勒”,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但其余的呢?剩下的“龚智超”们呢?让这批从高位走回基层的老运动员在2008年再次披挂上阵显然是不可能的,体能和年纪都摆在那边,即使勉为其难地上了,最后的结果大家也都心里有数,这一点,连国家队总教练李永波也心知肚明。所以,十运会羽毛球比赛期间,李永波一直在场上看比赛。除了看国家队的几员老将的表现外,李永波还有一个任务就是考察年轻队员的表现。“本届全运会可以说是历届比赛中水平最高的一次。”李永波说,“但你说像张宁、林丹等人他们都是世界冠军了,用不着再去证明什么。锻炼价值比较大的是对那些年轻选手,这给了他们一个展示的舞台,有几个球员表现都还是不错的。”
李永波说,今年的十运会让人比较欣喜的是看到了几个年轻运动员的冒尖,但对球迷来讲,这样的情况还是难以抵挡十运会女单赛场的寒流阵阵,谢杏芳等国家队主力选手的出局,使得所有人对2008年忧心忡忡。对此,李永波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其实全运会对于国家队的主力球手压力是最大的,地方队主要依靠他们争取好成绩,他们自己也有个普遍的想法,害怕被地方球手冲下来,害怕被小将冲下来。因此与地方队选手和国家队非主力选手相比,国家队现役主力在全运会上调整好心态最不容易。”
显然,李永波的一席话给所有人都吃了一颗定心丸,不是中国女羽的水平退步,而是在心态上起了微妙的变化。换而言之,只要经过系统的训练,中国羽球还是有着相当的实力。
而今年十运会,羽毛球队的最大收获就是解放军队年仅19岁的小将蒋燕皎,小姑娘在决赛中击败了龚睿娜成功登顶,最为让人欣喜的是,她这个年纪,就像正当年的“纳达尔”,备战北京奥运会,刚好。
乒乓球:我们需要一个真正的“费德勒”
雅典的回忆是惨痛的,但这块伤疤是否会留到2008年奥运会,王皓和王励勤,都成为了焦点人物。
10月18日晚上男单决赛结束后,记忆里,这是蔡振华和刘国梁第一次在如此公开的场合批评王皓和马琳。决赛中,王皓以低迷的状态梦游般地败在王励勤拍下后,刘国梁几乎是拍案而起,带着几分怒其不争的情绪。
刘国梁说:“赛前我认为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但比赛再次让我失望了。这个男单决赛,却有些莫名其妙,甚至可以说是对观众有些不负责。王皓的精神面貌让我很吃惊。过去,我们一直都说,输球不能输人,他在决赛中的表现不可原谅。当然,王皓在比赛风格上没问题,但缺乏一些拼搏的精神。不够顽强,对比赛的预判与国手身份不符。从年龄上看,王皓比王励勤有优势。从综合素质上说,我希望王皓能再坚强一点,再心大一点,再灵活一点。”
王皓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声不吭,把手上的矿泉水一饮而尽后,就啪嗒啪嗒地捏起了塑料瓶,整个发布会自始至终都没有一个人向他发问。几个小时后,听完记者的转述,王皓沉思许久憋出了几个字:“我服输,但仍不甘心。”
显然,王皓身上的痛已经反应出中国乒乓球身上的内伤。在向来不缺人才的中国乒乓球,心态的平稳与否成为了能否成大器的关键。
此外,除了心态问题,中国队还有一个非常致命的死穴,那就是缺乏“东方不败”,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费德勒,对于现今的乒乓球队来讲,离“百战百胜”还有那么一段距离。最新的一个例子就是在十运会赛场之后,中国男队就去了比利时的乒乓球世界杯,刚刚轻而易举拿下十运会男单冠军的王励勤,在八强战中再次败在了波尔拍下,在这场1/4决赛前,王励勤和波尔在国际赛事中共交锋7次,王励勤3胜4负处于下风,这场败仗,等于往他的伤口上再撒了一把盐。
尽管,这场世界杯的战役本就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外因,比如说连续作战导致的疲劳,以及缺乏一段时间的系统训练等等,但显而易见的,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处于一个真正的老大位置上,尤其在乒乓球这样一个颇具偶然性的比赛项目中,沉稳和绝对的霸气已经开始变得有些缥缈。2008年,在家门口作战的中国乒乓球队,首先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心理压力,更多的,还有外界的考验和欧洲选手崛起所带来的激烈竞争。
网球:彭帅的泪,中国网球的痛
在十运会上,这是第一次看到彭帅的眼泪纷飞,记得小姑娘在罗兰·加洛斯遗憾未能拿下达文波特的时候,也未曾这样哭泣过。19岁的女孩,似乎不应该有如此的忧伤。
但只要跑过网球的记者,或许都会理解这泪水背后的意味———天津这几年在网球上投入的巨大程度,在全中国几乎无人能比,送出国比赛、投巨资训练,如果这块女单金牌拿不到,你用什么去回报人家?天津往后投资网球事业的决心会不会动摇?这一切,在彭帅这边被综合、扩大、最后导致泪水绝堤。
这就是彭帅最后失利的原因,换而言之,有的人,甚至彭帅自己,把她比作了天津女网的“费德勒”,这场比赛势在必得。但这个被各种压力压到透不过气来的女孩,何以承受这般重压?在赛后,连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也不禁感慨动容,如果让老天爷选的话,这块金牌,也应该是天津的。
其实,从长远来看,天津在十运会上的遭遇只是一个点,把点放大,就是无数的问题。和天津这样一个地方队一样,中国这几年在网球、尤其是女网上的投入显然是巨大的,奥运会的一块金牌是第一阶段的收成,四大满贯的遍地开花,则又是一份别样的收获,看上去很美,谁又知道这背后的艰辛。到了2008年,已经习惯中国女网突破突破再突破的中国球迷,如果到了北京奥运对他们寄予更大的希望的话,这样的压力,这些女孩们能否承受?
在和中国网球队主教练蒋宏伟聊天时,他曾对记者表示,中国网球想要赶上世界的进度,绝不可能如此快速的实现,人家的培养体系和训练手法,都相当先进,蒋宏伟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奥运会冠军不等于大满贯冠军,中国女网这几年虽然提高不少,但和世界水平相比,我们还差得远。
“我们应该清醒,奥运会冠军不等于大满贯赛冠军;打败过3号种子,也不等于你就有2号选手的水平了。现在看来,我们在训练运动员如何面对困难时还做得远远不够。换句话说,这说明我们的职业精神还不够,要真正取得飞跃,不仅要有好的技术,心理、意志品质也要跟上!”
在这样一个皆大欢喜的时候,再次搬出蒋宏伟这番透心凉的话或许有些不合时宜,但良药苦口,算是为中国女网的姑娘们做一个长远的考虑,在给球迷们的热情降降温的同时,也给这群已经快要不堪重负的女孩们减减压。毕竟2008年,对她们来讲,不是一个负担,而是一种希望。
作者:□晨报记者黄嫣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