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传统劲旅”辽宁队和上海队十运会衰落透视
“失落贵族”底气仍在
十运会23日在南京落下帷幕,在东道主江苏代表团异军突起、老牌劲旅广东代表团势头依旧的同时,辽宁代表团和上海代表团两大“传统强队”却黯然跌出前3名。曾经的“辽老大”有514名运动员参加十运会,他们共获得31枚金牌,名列金牌榜的第5名。这也是辽宁代表团首次跌出全运会金牌榜3甲。而辽宁代表团的奖牌数和总分在排行榜上也不入3甲。经济后盾强大的上海代表团下滑得更快,他们有676人参赛,只获得26枚金牌,排在金牌榜的第7位,不过,上海代表团的奖牌数和总分都进入了排行榜的前3名。
“辽老大”栽在老问题上
资金紧缺是困扰辽宁体育发展的老问题。为了备战十运会,辽宁体育虽然历史性地获得了8200万元的资金支持,但与广东体育、江苏体育超过两亿元的投入相比,辽宁体育的“钱袋子”还是紧巴巴的。
缺钱带来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人才外流、后备人才断档、编制紧缺、科研水平低、训练器材老化、缺项严重等。多年来“积劳成疾”的辽宁体育,其“症状”在十运会上全面爆发,他们只能勉强地完成金牌保5争3的最低目标。
辽宁代表团在十运会尚未结束时,就总结了自己表现不佳的几个原因。首先,辽宁体育正处在新老交替时期,一些传统强项几乎都是老将在勉强支撑。辽宁代表团新闻发言人韩伟民说,人才老化、教练员在训练和管理观念上已经落后,这使辽宁运动员在很多应该夺金的项目上表现不佳。
其次,人才严重流失使十运会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辽宁人打辽宁人”现象。在田径、赛艇、柔道等辽宁的传统优势项目上,很多辽宁人都在为江苏队、广东队摘金夺银。国家体育总局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辛群英介绍,来到南京赛艇场上的运动员有1/3来自辽宁。辽宁省体育局局长孙永言说,以前是运动员自己走,现在是教练员带着运动员走。
第三,辽宁的体育科研比较落后,经费不足,和先进省份差距太大。
“阿拉”没有找到转折点
与辽宁体育缺钱相比,经济实力强大的上海体育在南京似乎缺了点运气。
上海代表团副团长金国祥表示,上海代表团出征前的具体成绩目标是金牌数、奖牌数、总分3项有一个冲进前3名,如今他们的奖牌数与总分均排在第3名,完成了出征前预订的目标。
在九运会上,上海代表团以30.5枚金牌排在金牌榜第3位。金国祥表示,在十运会上,上海代表团的金牌数落到了第7位,其中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
“上海的运动员这次压力过重。”金国祥分析说,“九运会时我们也是开局不利,但后来我们找到了转折点:叶冲在男子花剑决赛中击败王海滨夺金。但在十运会上,我们却找不到一个这样的转折点。”
从十运会来看,上海运动员在帆船、游泳、田径等不少项目上都开局不利,这给后面参赛的运动员增加了压力。此外,一些优秀运动员也意外“落马”:保持着亚洲纪录的女子撑杆跳选手高淑英连4.40米都没跳过,还有男子沙滩排球、女子散打团体、女足,这些平时在国内优势明显的上海队伍,都在十运会上纷纷失手。
金国祥坦承,十运会暴露出上海运动队的一些弱点,比如教练员临场指挥与应变能力不足。“上海女足与北京女足交手多年,赢多输少。但我们这次在先进一球的情况下输掉了比赛。这场比赛就暴露出教练员临场指挥的问题。”金国祥如是说。
“没落贵族”蓄势待奥运
虽然上海代表团和辽宁代表团在十运会上遭遇“滑铁卢”,但他们仍是中国竞技体育的坚实“基石”。
上海代表团虽然只收获了26枚金牌,但他们得到的银牌数和铜牌数分别为48枚和44.5枚,均排在各代表团的首位。这足以说明,上海体育基础的雄厚实力。更为重要的是,上海体育为中国体育贡献了姚明、刘翔两位旗帜性的人物,他们让中国体育在奥运会上的金牌成色更足。
在辽宁代表团的31枚金牌中,柔道、举重、乒乓球等金牌成色十足。这些成绩即便拿到奥运会上也毫不逊色。而在最被看重的3大球项目中,辽宁队除了男排列第5位外,其余5支队伍都进了4强,这更说明了体育大省的整体实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辽宁体育依然是值得倚重的力量。
案例二
西部体育全运会成绩一路“退着走”
“乱采滥伐”应该休矣
十运会已经结束。数据分析反映出,西部体育在全运会中,居然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在与发达地区的“协议交流”中,西部体育遭到了“乱采滥伐”。
西部体育全运遇“熊市”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最近20年来,西部地区在全运会上的成绩,居然是一路倒退,甚至没有“刹车”。
“西部地区”泛指参加全运会的西部12个省市地区。在1987年举行的六运会上,西部体育取得的成绩,“后人”至今不能望其项背。当时,四川代表团和内蒙古代表团跻身金牌榜前10强,他们分列第5名和第7名。
在最近4届全运会上,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团都有大约1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但他们在奖牌榜上的排名却呈持续低走的“熊市”。从七运会至十运会,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团获得的奖牌总数分别是200枚、171枚、159枚和147枚,金牌总数分别是52枚、48.5枚、46.5枚和31.5枚。在近3届全运会上,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团无一进入前10名。
来自西部地区的代表团的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认为,西部体育与东部体育的“贫富差距”加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运动员交流和协议计分制度成了部分东部地区“投机取巧”的短期行为。这种制度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对西部体育资源的“掠夺”。
协议交流与计分制度的初衷是让东部的资金、教练员、设施和西部的后备人才进行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这一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违背了初衷。四川省体育局局长朱玲说:“他们是到快‘结果子’的时候才来,是来争夺‘半成品’,这种交流有些急功近利。”
粗略统计一些代表团的奖牌情况,可以证实这种说法。仅四川代表团、广西代表团和云南代表团,就有15名选手代表其他代表团获得奖牌。而在江苏代表团获得奖牌的选手中,有20人是协议交流计分的选手,其中19人来自西部地区。
协议交流不能“抢果子”
武汉体育学院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高雪峰教授认为,协议交流是以战术思想去解决战略问题,结果于事无补。不过他也认为,这一举措对提高西部运动员水平起了一定的作用,否则那些协议交流的选手可能连奖牌都拿不到。
西部体育的发展确实存在很多制约的因素,因此,大家不能将协议交流制度一棒子打死,而应该重新解题,进行改革、规范和完善。江苏连岛海上训练基地副主任高扬说:“协议交流与计分制度是在操作上出现了问题,应该对制度进行完善,尤其是要严格奖惩制度。”
陕西省体育局局长李明华表示,有些东部地区只有到“全运年”才来“挖”运动员。而一届全运会的结束就意味着双方合作的结束。因此,交流合作一定要摈弃短期行为,应该注重平时的基础工作,尤其是对“好苗子”的培养。朱玲说,西部地区最大的困难就是,“苗子”不能成为尖子,而主要原因是教练员训练水平和科研水平较低。因此,有关方面最需要在“好苗子”身上“投资”。
出路在于发展特色体育
专家认为,竞技体育不是体育的全部,奖牌榜不能说明一切。因此,西部体育在全运会上成绩下滑,这不一定就是坏事。不能让几枚全运会金牌遮挡视线,西部体育应换一种观念,换一种“活法”。
广西代表团副团长陈立基说,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不可能在竞技体育上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因此,西部地区本身就应该淡化金牌至上的观念,有多少钱干多少事,拿多少牌算多少牌。
西部地区应集中有限的资金,发展少数几个具有优势的竞技体育项目。陈立基介绍,广西体育正在“灵、小、短、水”等项目上下功夫。江苏省和湖南省在发展竞技体育时,就走出了集中发展优势项目的成功之路。结合当地人才特点,发展优势项目和精品工程,应成为西部地区发展竞技体育的“样板模式”。
此外,西部地区更应该淡化在全运会上比强弱、争输赢的观念,把更多的精力和经费用于开展全民健身,发展特色体育和体育经济。应该说,西藏的登山、青海的环青海湖自行车、新疆的骑马、内蒙古的摔跤等运动和活动,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而且已经名声在外。新华社记者 刘卫宏 李铮 肖春飞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