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将在景观雕塑方面留下怎样的“奥运遗产”?记者走访的几位雕塑家表示——
北京城市雕塑 要与环境协调
城市雕塑要能艺术地纪录城市的演变发展。优秀的城市雕塑,给人美感,引领大众审美,而所谓的垃圾雕塑,会损害城市形象。 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我们将把怎样的城市雕塑展示给全世界?现有的城市雕塑还需哪些改进?记者近期采访了几位中外雕塑家。
北京城市雕塑精品少
来自加拿大的雕塑家Toru fu-jibayashi:“加拿大的城市公共雕塑很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刚刚兴起,我从事雕塑已经34年,创作了上千幅作品,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公共雕塑只有6件。北京的城市雕塑太多了,我很惊讶。在加拿大,雕塑家一般都是自己根据爱好创作,然后把作品卖给私人作为收藏,很少有机会参与城市公共雕塑。”
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的雕塑家孙海飞:“外国的雕塑家是为艺术所轻,而中国的雕塑家是为艺术所累。”北京市人文空间雕塑研究所的雕塑家孙海飞感叹道:“外国的雕塑家多数都把雕塑作为业余爱好,雕塑家自己有工作,只是用业余时间搞创作,而中国的雕塑家则把雕塑作为职业,这样雕塑出的作品就会显得不纯粹,商业的味道也很重,而外国的雕塑家会凭着自己的感觉创作,商业成分很少。”
雕塑家赵磊:北京城市雕塑虽然很多,但精品很少。前段时间拆除一些不太好的、比较粗糙的雕塑,做法很好。
城市雕塑要发掘传统
雕塑家孙海飞:现在有很多所谓雕塑垃圾,出现这种现象有几个方面因素,一个方面,中国雕塑家缺少对自己国家传统文化的认知,很少表现出对自己国家文化的自豪感,在创作一个作品的时候,总要翻阅一些外国的著名雕塑资料,要做好中国的城市雕塑还是要发掘我们传统的东西。
赵磊:另外就是经济上的驱动,一些小的公司也承接某些城市雕塑的设计。他请不起一些专业的雕塑机构雕塑,就找一些很不专业的人来代替。这样,雕塑就可能出现比例不对、雕塑粗糙、品质低劣的情况。
还有,现在有很多雕塑家都受到外界干扰,比如一些投资单位,他们会要求雕塑家按照自己的意图雕塑作品,艺术家没有办法完成自己最初的东西。
李象群(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一幅优秀的雕塑作品一定要和周围的环境景观相协调,否则再好的艺术品也是城市垃圾。也就是说,雕塑绝不仅仅是一个单件艺术品的好坏那么简单。除了雕塑作品本身有问题外,更多出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毛病上。
中国城市雕塑还不成熟
雕塑家白峥:中国的城市雕塑才刚开始,发展成熟还要很长时间。中国的城市雕塑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有很多留洋学者回国后就把西方的雕塑艺术介绍到中国,当时的雕塑以人物纪念雕塑为主。第二阶段是改革开放前,有很多领袖像。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开始有一些比较有情趣的贴近人们生活的雕塑。第四个阶段就是90年代初至今,中国建了许多广场,广场上出现了很多大型城市雕塑。社区、街道和一些公园也出现很多雕塑,尤其是近五六年,城市雕塑得到广泛发展。
城市雕塑存在管理漏洞
孙海飞:现在要做雕塑,一般都经过招标,中标者才能创作,一些比较重大的城市雕塑的招标还比较正规,但是就像一些小公园、社区的雕塑招标还存在很多问题。
城市雕塑与城市公共空间关系密切,城市雕塑涉及到建筑、园林、道路等各方面因素。要想做出好的城市雕塑,先要和园林等部门协调好。一座好的城市雕塑只有放在合适的环境,才能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
城市好雕塑没有过时之说
孙海飞:一个好的雕塑作品,是与环境相一致的,雕塑就像是从地上长出来的,不会让人觉得突兀。比如法国拉德方斯中心区,集中了法国九成著名公司总部,在那里,街道两旁的雕塑很特别,有个大拇指雕塑,颜色、形状都和人的大拇指相同,就是特大,足有20米。这样的雕塑就会让人觉得很有趣,走到跟前不自觉地就想与它合影。在拉德方斯工作的人压力很大,每天经过雕塑都会放松心情,这样的雕塑就很适合环境。
一个好的雕塑作品没有过时之说。比如复兴门的和平鸽,一个女孩托着鸽子,就让人想起要珍惜和平。
赵磊:比如红领巾公园的雕塑欢乐虫虫,人们不仅能观赏它,小孩子还可以上去玩,这样的雕塑作品就不会显得高高在上,让人更有亲切感。
文/本报见习记者 王静
相关链接
据北京奥组委官方网站报道,8月8日,由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和北京金台艺术馆联合主办的“北京2008奥运景观雕塑方案征集大赛”正式启动,活动将面向全球雕塑界、设计界征集方案。
北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王宁说,历届奥运会举办城市都曾在景观雕塑方面留下有形的“奥运遗产”。从全球范围征集优秀雕塑,将推动城市雕塑的精品化建设,提升城市景观的艺术品位。
大赛倡导者、北京金台艺术馆负责人袁熙坤先生表示,雕塑艺术是城市细节建设的切入口和牵引力,是人文奥运的一大体现形式,是宣传奥运、纪录奥运的生动载体。此项活动虽然并不侧重方案的建造实施,但无疑将大大丰富城市雕塑的“方案库”。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