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楼坚澳门报道 中国台北奥委会委员长陈士魁在澳门文华酒店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曾这样感叹:“我们体育委员会,每年预算规模大约在8亿到10亿人民币。而据我知道大陆的体育经费是我们的几十倍,我们现在还没有这个财力。我们的‘国家训练中心’也建成很多年了,也完全没办法和北京比。”
陈士魁还赞叹大陆体育工作出色:“大陆体育明星得到很多金牌,对于民族的自尊心有很大增强。这些人是国家英雄和偶像,对于全民运动的推广有正面影响。大陆在基层运动方面也着力蛮深的,听说甘肃现在村村有篮球场。基层的根扎得很深,体育运动就不会走下坡路。毕竟我们比别人人口多,产生顶尖运动员的几率当然大。”
陈士魁介绍说,就台湾省的体育现状来说,最受群众欢迎的无非是棒球和篮球,其他像极限运动、山地车、跆拳道、射箭等新兴项目的爱好者也在增加中。但与此同时,像足球等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却在衰亡中,年轻人很少玩。
东亚运上中国台北足球队被韩国和日本完胜,陈士魁感叹说:“在我年轻时,30几年前,那时我们高中学生踢足球是很多的。和篮球的差距虽然也有,但没有现在那么大。但现在台北队在亚洲的足球实力排在30几位,在两岸华人地区可能是水平最差的。”
陈士魁认为,台湾棒球大热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日本影响:“当年的日据时代,台湾每个高中都要有自己的棒球队。红叶少棒队1960年代击败日本少棒队后,更是激起了一股热潮。现在的中小学,几乎都有自己的棒球队。一种运动,基层人口多的话,就会更容易创造好的球员,而好的球员又会反过来更加推动运动的发展。就像我们的跆拳道一样,现在练跆拳道的基层人口越来越多,顶尖的选手也会不断涌现。”篮球也是一样,很多台湾年轻人是因为受到了日本卡通《灌篮高手》的影响而开始打篮球的,而姚明效应反而在台湾不甚明显。
陈士魁说,篮球和棒球的大热导致“马太效应”,台湾的其他项目因此发展艰难:“比如原本台湾也挺适合曲棍球,为什么发展不起来?因为好的项目对它还是多少有排挤效应,大家都去玩棒球和篮球。近十年来看,台湾几项运动在国际上渐渐得到重视,就是我们得到牌的那几项运动。但与此同时,我们原来有一些运动,在这10年走得有一些颠簸。比如举重,这几年成绩起起伏伏,尤其是去年雅典奥运会到现在都没有突破,蛮可惜的。10年前,台湾的女足还有一点影响,但这10年来,我们玩女足的越来越少了。10年前,台湾的保龄球非常强的,可是今年,我们个人赛最好的成绩就只有银牌。这些项目上,我们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