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朱广沪没有再冒险地派出八名替补队员。这回,东亚运动会男足金牌终于没有旁落。继东亚四强赛之后,新官上任的朱广沪在一年之内已经两次为中国足球赢得冠军头衔,“东亚病夫”已经彻底抬起头,变成了“东亚老大”。这是一个意料之中的冠军,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旅程。
再细究中朝决战中的细节已经没有太大意义,因为朱家军一次在韩国、一次在澳门踢出的两个冠军,基本上改变了中国足球在亚洲特别是在东亚的形象,至少以后再碰日本、韩国、朝鲜等对手时,咱们在心理上不会再占劣势了。
东亚运动会夺冠,首功仍然要记在朱广沪的账上。虽然听起来有些耳熟,但我还是要说,这是朱广沪的胜利,是朱式的胜利。
第一,以高强度比赛挑战自我。从小组赛到半决赛再到决赛,中国队一共踢了五场比赛,特别是了后三场球,是在四天内踢完。四天踢三场球是个什么概念?就算切尔西,就算尤文图斯等欧洲豪门双线作战或三线作战,也鲜有如此的比赛强度。但中国队做到了,而且是智慧地做到了(为了在半决赛和决赛中保存实力,朱广沪在小组赛第三仗在出线成定局的情况下以绝对替补阵容打朝鲜队,有力地积蓄了有生力量)。这种魔鬼强度,在朱广沪以往的作战历史上绝对没有出现过。
第二,以疯狂的进球培养信心。朱家军五场比赛一共打进16个球,平均每场进3.2粒球。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个进球数也打破了中国国家号球队参加赛会制洲际大赛的最高纪录。虽然对手中有像中国澳门这样的鱼腩,但朱家军的攻击力的确令各路对手闻风丧胆。日本队主教练就曾经毫不掩饰地说,中国队太重视东亚运动会了,它在备战2008年奥运会上比日韩早走了一步。
第三,中国足球的85适龄球员涌现出了令朱广沪满意的尖子选手。像陈涛、郜林、赵旭日、冯潇霆、卢琳,包括不能算作绝对主力的朱挺在内,都自荷兰世青赛以来,再次经受住了高压大赛的考验。难怪朱广沪在夺冠之后声称“两个目的(一是争取最好成绩,二是锻炼更多的08适龄队员)都达到了”。
第四,在“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上,中国队取得胜利的方式的确刻有“朱式烙印”。一班20岁的小将要在最后四天打三场比赛,怎么办?老朱给出的答案是,为了缓解疲劳,除了在出场阵容上适当轮换以外,在打法上还要兼顾经济实惠。此外,在攻防细节上,“朱式烙印”也很明显。一位长年关注国家队比赛的不愿透露姓名的圈内人士赛后对此大加赞赏,他说:“中国队后防线上的明星球员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关键作用,对防守体系的稳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进攻方面,朱广沪移植了克劳琛在国青时期的攻击体系,场面很好看,但是决赛面对朝鲜队的严密防守,并不起到关键作用,关键时候还是传统的定位球管用。”这位人士举例说,中国队在半决赛和决赛都是依靠定位球获得制胜分,这符合朱广沪一向注重任意球训练的逻辑。
从东亚四强赛到东亚运动会,朱广沪用两个冠军唱了一曲“涛声依旧”??虽然阵容变化很大,但球队内涵依旧,战术体系依旧,朱式烙印依旧。
11月13日,摇身一变的朱家军将在南京与据说有可能是水货的塞黑队交手,彼时的中国队与东亚运动会时相比极可能面目全非,但唯一不变的,仍将是涛声依旧的“朱式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