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圈最善于发起“造神运动,在帮助中国队连续获得两个冠军头衔后,主教练朱广沪和他的弟子们也被套上了巨大的光环。
从欧洲拉练对爱尔兰、西班牙的顽强表现,再到东亚四强赛的夺冠;从德国之行的精彩表现,再到东亚运动会的冠军———跌到谷底的中国队在朱广沪的率领下,确实带来了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也正是朱广沪上任后外界想达到的第一个目标。
我能理解“造神”的来源有诸多客观因素,尤其是中国足球早就被定位于“傻儿子”的状态,只要有一点点争气自然要把功劳都记到“新任家长”头上。
但是中国足球大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中的“造神”倾向往往是对中国足球最大的害处之一,它与中国足球急功近利、缺乏科学发展以及媒体盲目地对中国足球“泡沫”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事实上,中国足球的现状并非一己之力或一位儒帅就可以改变和拯救,中国队四年轮回的发展模式早已证明,捧得越高,摔得越重,往往是“首年度不被关心、毫无信心”,发展到“次年造神发起、牛气冲天”,再到“第三年从神坛跌落、凄惨异常”。
朱广沪的确是一个被实践证明了的好教练,但他作为一名国产教练必然有他的局限性,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是中国足球的“救世主”,朱广沪所做的工作仅仅是中国足球的一小部分,还不可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看看参加东亚运动会的国足名单不难发现,中国队仅仅是在以职业打非职业、以高级别打低级别,即使夺冠,也根本说明不了什么。
所以说,吹捧朱广沪的价值没有多大意义,中国队拿到一个冠军是偶然的,但中国足球的整体水平没有质的飞跃却是必然的。中国足球的当务之急,不是给朱广沪搭一个多么华丽夸张的“神坛”,而是切实提高中国球员的个人能力,而要想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中国足球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争取把更多的球员送到欧洲舞台上锻炼。于志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