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东亚运动会6日闭幕,澳门为举办这场9天的体育盛筵,付出了多少又收获了多少,需要依靠数字来解读,尽管数字本身常常是枯燥的,是不带感情色彩的。
近3万名赛会工作人员,15000多名志愿者;13个比赛场地,其中9个需要从无到有地建造,4个需要翻新;4个为赛会工作人员与新闻媒体设立的免费饭堂,在比赛期间就需要花费2000万澳门元(人民币2000万元)以上;整个赛事总耗资约40亿澳门元(约合人民币40亿元),其中场馆设施耗资约30亿澳门元(人民币30亿元)。
澳门东亚运组委会董事局主席萧威利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如果不加背景,仅从以上数字看不出澳门的付出。人口46万,面积27平方公里,2004年政府财政收入15亿美元。以这组数字参照,才可以看到澳门举办东亚运的巨大付出。
付出有回报。澳门代表团在本届东亚运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截至4日,澳门代表团已获得11枚金牌、16枚银牌、17枚铜牌,而他们过去三届东亚运总共才获得1枚金牌、1枚银牌与5枚铜牌。
收获不仅在赛场之内。东亚运期间,距离澳门仅15分钟车程的内地城市珠海的口岸十分繁忙,很多珠海居民前来澳门观看比赛,体育拉动了旅游;以吉祥物“柏柏”为造型的玩具及其他纪念品销售火爆;数千名体育代表团成员、新闻记者与外地体育迷的到来,为本地餐饮业烧了一把旺火。
萧威利说,截至目前,本届东亚运的门票收入、转播权出售加上其他收入达到1.7亿澳门元,商业赞助的总额约为8000万澳门元。
他说,这些收入与支出相比,仍显微薄。但是,近年来举办国际性赛事的国家和地区鲜有通过举办比赛本身获利,更重要的是着眼于取得长期隐性效应。不能用简单的账面数字来衡量澳门举办东亚运的得失。
在采访澳门另一位体育事业发展掌舵人、体育发展局代局长黄有力时,这位总是面带笑容的年轻官员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澳门今后一段时期将举办的大型赛事———2006年举办第一届葡语系国家运动会,将有10个国家与地区参赛;2007年举办第二届亚洲室内运动会,将有45个国家和地区参赛;此外还将穿插举办世界女排大奖赛、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等单项赛事。
黄有力说,如果没有因东亚运而诞生的9座全新的比赛场馆,澳门如何有能力举办这些高水平的比赛?如果没有澳门运动员在本届东亚运取得的11枚沉甸甸的金牌,没有出色的组织工作,澳门拿什么说服国际体坛,把更多的比赛放到这里举行?
了解一座城市,不仅要懂得观察它的现在,而且要懂得阅读它的历史,更要关注它的未来。
萧威利回忆说,1999年回归以前,中国中央政府领导人访问澳门时,澳门居然难觅一个像样的场所来举办欢迎晚宴。今天,澳门东亚运的开幕式,令世人惊叹。而一届成功的东亚运,在让外界看到澳门的能力之时,也为它的将来创造了机会。吸引目光和了解信任,对于澳门这样一个以旅游娱乐为主业的开放城市来说,实在是一个长久的利好。
过去、现在、将来,动态的观察,会让数字不再枯燥,会让数字变得鲜活,描摹出澳门的成功,澳门的骄傲。新华社澳门11月6日体育专电新华社记者张宁史春东朱峰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