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15日,2005年大冠军杯比赛在日本拉开战幕,中国女排在首轮比赛中迎战实力强劲的巴西女排。中国女排在先胜两局的情况下没能把握住机会,被对手连扳三局上演大逆转以2比3惜败,五局比分为25比15、25比17、22比25、20比25和8比15。
这不但是本年度巴西女排第二次苦战五局险胜中国,也是中国女排第四次在2比0领先的情况下被对手成功翻盘。中国队本场比赛前两局基本掌握了场上的主动,后三局却在心态上发生了变化,二传的进攻组织较为混乱,攻手的失误明显增加。反观巴西女排却是愈战愈勇,后排进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中国队失利也在情理之中。
中国队在大好的形势之下被对手成功翻盘,除了对手表现不错之外,很大程度上还要从自身找原因。为什么前两局我们能够大比分获胜,后三局却机会不多呢?首先,心态的失衡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中国队在开局阶段对场上的困难形势做了充分的准备,因此无论球场上怎么变化中国队都能很快适应。但是当中国队以2比0领先时,队员的心理逐渐放松,普遍认为获胜没有太大的悬念。心理上的放松导致了中国队在各个环节上的失误,一传遭到破坏、二传组织不力、攻手能力有限、防反机会不多。全队的过于放松让巴西队士气大增打出了威风,面对对手的高昂斗志和十足的霸气,中国队的队员一时难以适应,更加找不到好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中国队此战除了老将周苏红发挥较为出色之外,其余选手表现平平,刘亚男和冯坤的状态有待调整。
决胜局的惨败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队自身比较急躁,急于求成的心理让中国队的扣球失误明显增加,替补上场的老将杨昊此前一直表现不错,决胜局多次扣球失误应该归结为心理问题。
陈忠和:气势输了球怎能不输?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中,中国女排主教练陈忠和进一步分析说:“这场打得相当相当一般,前面连胜两局并不是因为我们打开了,而是对方失误太多,第三节其实我们还有机会,可是没能抓住。最后两局我们失去了比赛的节奏,一攻不利,对方防守又非常好,球很软,失误很少,造成我们怎么也打不死对手。总之,我们的队员本场应变能力欠佳,特别是在气势上输给了对手。”
主攻杨昊的出场并没有起到决定性的效果,对此陈忠和说:“杨昊腿有伤,这两天稍稍好转了,因为其他队员发挥得实在不好,只好让她上去打了。”
新人李娟不可苛求
中国女排首战2比3惜败,首次以主力身份上场的李娟的表现也颇受关注,同样有很多人认为失利的原因在于李娟扣球乏力。但应该说,李娟在国家队的“处子秀”基本正常发挥了她的水平,尽管调整强攻能力不足,但是李娟在拦网等方面还是表现不错。
对于李娟这样首次在国家队亮相的新人,能够在首场比赛中有这样的表现已经实属不易了。中国队的失利教练组和队员都有责任,并非是某一个人的糟糕表现造成了中国队的输球。
周苏红是最大亮点
大冠军杯中国女排出师不利,在领先两局的情况下被巴西队连扳三局败下阵来,不过无论是前两局打得行云流水,还是后三局苦苦追分,周苏红都是中国女排阵中最大的亮点。
根据大冠军杯官方站给出的数据统计,周苏红本场比赛14次扣球直接得分,2次拦网得分,一共得到了16分,总得分排在中国女排所有队员的首位;和巴西队相比,也仅次于全场最佳得分手巴西接应二传谢拉和主攻萨萨,甚至排在率巴西队发起反攻的主攻手杰奎琳之前。而且和谢拉、萨萨相比,周苏红的命中率却更高,扣球命中率达到了50%。
虽然首场比赛中国队暴露的更多是主攻位置上的缺陷,但是一旦周苏红在比赛中因伤势加重影响威力,乃至无法上场,这对中国女排或许才是最大的问题,比赛中陈忠和教练在第二局一度用杨昊替下周苏红上场打接应,说明他也很清楚这一点。
能不骂最好别骂
中国女排输了一两场球,如果大家就不干了,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其实,不就是输一两场球吗?
对于关心中国女排的人来说,同样也要相信中国女排。记得陈忠和初组女排时,弃用孙玥等老队员引来一阵非议,最后顶住压力的女排夺得了奥运冠军。本次陈忠和在锻炼新人的问题上也招来了不少的质疑,因为女排锻炼的新人并不多,很多奥运“老”将还在,其实,这样的调整也有他的道理,新阵容中新人不多,主要的原因是老队员仍适用于新的奥运周期。我们也该把心态放平,不要因为连输几场球或者赢球而太激动。
关于新老交替问题,中国女排的换血时间不长,本身现在还处于一个观察阶段,谁行谁不行本身就是通过比赛去确定的。你急,你说谁该滚蛋,其实不用你说,陈忠和比你心里清楚。
说来说去,无非是希望大家保持平常心态。赢了荷兰,该表扬还是表扬。后面的再输了,能不骂最好别骂,实在忍不住,骂就骂几句,毕竟,骂中国女排的机会不多。
不过,话说回来,陈忠和挨点骂也不要有什么想不通。人家肯骂你,正说明还爱着中国女排。正所谓,打是疼骂是爱嘛!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