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岁末,上海足坛风起云涌:国际即将西迁西安,联城并购中邦,中邦将在版图中消失,而联城原先的中甲之壳则被中欧买入……
有一个人,一个老人,密切注视着申城足坛的一动一静。事实上,一个月之前他曾无比接近这片曾经属于他的江湖。 相信,如果他介入此间,无疑将掀起更大的风浪。最终由于种种原因,他放弃了这次机会,期待另一次的搏击。
不错,你已经猜到了,他,就是徐根宝。
想过“出山”“玩”中甲
徐根宝几年来偏隅海岛,醉心炼剑,作为一代名帅的他无论何时“出山”,都将是轰动中国足坛的大新闻。这则新闻,一个月前差点成真。
那时正是中邦老总卫平考虑退出中国足坛的时候。卫平找到了徐根宝,他表示,如果根宝愿意“出山”执教中邦,那么他也有信心继续搞下去,否则他想卖球队了。根宝没有答应。于是卫平提出第二个方案,他帮根宝买下一支中甲球队,也即原中甲俱乐部联城考虑脱手的球队,全盘委托根宝打理,条件是继续延用中邦的名号,以及每年上交500万元。
徐根宝的心,动了一下。过去一个月时间里他都在思考着接还是不接,为此他还咨询了很多朋友,论证接手中甲球队的可能、前景,根宝说:“我不图其他的,就是想尝试一下,亲身体验一支职业球队是怎么在市场条件下运作的。”
其实,徐根宝在深层次还有一个想法,以前他只想着培养球员,但现在他发现,整个足球大环境实在太差,就算他培养出好球员,球员也“很难生存下去,他们难免会被染缸染黑了”。所以,根宝想从“治本”这个角度尝试着治理足球大环境的办法。
感慨足球市场败坏
“市场乱、环境差、球员骄”,这是徐根宝对中国足球的九字概括,他说:“中国足协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没有钱,不要玩足球’,我说,这句话是错误的,你得先问问这钱是从哪里来的。”
“现在搞中国足球的,要么是国企,要么是特别大的老板,根本不在乎‘烧’个几千万元,”根宝总结目前的中国足球环境时说,“如果真是商人投资的话,他不可能不考虑回报的收益。”
根宝举的恰好是卫平的例子。房地产生意好的时候,卫平可以拿出占总销售额一定比例的广告提成来搞足球,现在房地产生意一般,那么卫平必然要考虑成本的问题,让他再搞足球就勉为其难了。根宝说:“这也是很多老板在中国足球进进出出的主要原因了,足球本身只会烧钱不能赚钱,投资与回报不符,价值与价格背离,足球市场秩序混乱。”
市场混乱直接造成的一个表象是“球员价格让人看不懂”,徐根宝说:“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申花夺冠的时候,球员平均工资也就4千元,我想那时的水平不比现在差吧。现在的球员呢,收入高不说,还非常骄横,甚至出现球霸现象,这也是被整个大环境害的。”
潜心打磨“出山”在即
徐根宝十年磨一剑的心愿是“缔造中国的曼联”,实际上记者也知道,为了维系崇明基地、球员生活等方面的开销,根宝的经济负担较重,那他为什么还想到去搞“烧钱”的足球呢?
徐根宝说:“我也知道,现在搞足球是不可能赚钱的,但钱多有钱多的玩法,钱少有钱少的玩法,譬如你有钱可以去恒隆广场买名牌,我没钱就只能去买买地摊货,这些都是生存之道。”按照根宝的估算,如果能拿到5百万元的冠名以及胸前背后广告,那么6、7百万元的资金可以维持一支中甲球队的运作了。
根宝反复述说着对中国足球的看法,一遍又一遍地盘算着接手中甲球队的可能及前景,他甚至连引进内援等细节都考虑到了。根宝沉浸在未来执教球队的遐想中。
但是,徐根宝借中甲“出山”的机会最终因种种原因被耽搁了,我们也看到,联城中甲之壳的买家是异军突起的中欧集团。但老帅的梦想并没有因此破灭,徐根宝带领另一支队伍重出江湖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记者获悉,根宝目前正积极联系组队参加明年乙级联赛的各项事宜,徐根宝埋首崇明打磨的那支“中国曼联”之剑,马上就要亮出锋芒了。作者:晨报记者袁崴
(责任编辑:丁伟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