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毅报道
卢湾体育馆像是一个三角的支点。从卢湾到一个角——上海的经济中心淮海路只有几站地之遥;再从卢湾到另一个角——上海的另一个经济中心徐家汇更近。但卢湾就像那两个角上珠光波翠、声色犬马背后的暗角,谁来看它一眼?
整个赛季门票收入不到8万;平均上座率不足三成(这只是官方统计,事实上,未必有两成);最便宜的门票只有2块钱。 这是卢湾体育馆的主角——上海东方男篮在2004/2005赛季的球市。上海篮球早就忘记了三四年前的盛景:当姚明对决王治郅,然后姚明对决刘玉栋,卢湾人潮如涌,门槛踏破,总决赛门票500块一张依然一票难求。那一幕恍然入梦。
新赛季打到第二轮,上海主场迎战云南,卢湾曾经再次人潮涌动,连“站票”都卖光。但事实证明,那不过是一次由组织安排伪装的高潮。伪装不可能在每天晚上都出现,当人群散去,卢湾重归寂寞。在高潮之后,它比从前更寂寞。
更因为在上海,卢湾体育馆像一座欢场里的孤城。上海越美,卢湾越苍白。那些巨大的跨国公司的中国总部大都设在上海,当他们开始寻觅投放广告的载体或者资助的对象时,上海男篮就像一尊冰冷的雕像。在这座超级都市里,CBA是如此无人问津,这直接否定了那些超级企业和CBA合作的意向。在中国篮管中心主任李元伟的心里,上海篮球因其城市地位而不可放弃,但也因其城市地位而让人心下茫茫。
在中国的超级城市里,上海和北京是两座最巨型的航母,但CBA的热浪永远只在周围翻滚。CBA清楚上海的重要性,一位盈方集团参与赛季CBA准入标准审查的人员说:“我们到了上海,他们几乎什么都没有。我们要求的那些软件和硬件,让比赛好看起来的东西,他们全没有。但最后你不能把上海截在外面,因为那是上海。”
在赛季开战20天之后,上海东方男篮看上去有了一些不同。他们在前10轮比赛中赢下4场,输球最多的一场只输了11分。但当他们四顾那空空的看台和静悄悄的俱乐部,上海篮球显然仍在被遗忘的角落之中。
在上海体育的版图上,从申花到中远,再到当年的上海东方,一旦要追求成绩,不无由市政府出面烧钱。当年上海冲上甲A,时任上海副市长的龚学平下令东方电视台和篮球队联姻。东方电视台(后来和上海电视台一起合并为上海文广集团)每年拿出1000万给男女篮和青年男女篮,其中有800万是给了东方男篮。后来上海登顶,是天降姚明于上海,姚明遮盖了所有上海篮球的弱点。但等姚明一走,上海篮球复兴要依赖于人谋。但球队战绩已和往日截然不同,谁还愿意来花心力和智谋?
“由他们去吧,”一位文广集团的官员说,“每年要给他们800万,他们其实就是不良资产。这是领导让给的,但领导总有退休的时候。”
新上任的俱乐部总经理张争鸣试图做一些努力,但常常徒劳无功。“上海是个跟其他地区太不一样的地方,这里的文化生活太丰富了,”他说,“我去了不少地方调查,像吉林、广东、山东,其他的球队很多都在小城市,文化生活不够丰富,看球就是老百姓最重要的文化生活之一。而上海不一样,这里玩的地方,吃的地方太多,人们的头脑中几乎没有空间去存放看CBA比赛这样的概念。到了比赛的时间,大多数人都在酒吧、饭店,而我们的球队成绩又不好,更没人来看球了。”
但如果上海篮球的状况不好,CBA的吸引力、购买力和竞争力永远打着折扣。这是中国最动人的城市,但它的CBA球队聊胜于无。
像张争鸣这样的人们一直在思考,或者他们已经思考得不想再去思考。站在整个上海城市计划的角度上,篮球仅仅等于姚明,但姚明早就走了,留下一座三年前的冠军。
上海篮球未必想要拯救自己,尽管那里是上海。 (责任编辑:mywa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