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世界杯抽签前后,坊间大肆流传此说,显示中国足球目前倍受冷落,只有旁观之权。自嘲,还是推脱责任?显然是后者,全世界都认定中国是亚洲地区足球潜力最大的国家,你就无权利说自己是“弱国”,只能怪自己没开展好足球运动,对不住13亿人民。
外交,弱国或强国,都只有两种选择:建设,或是破坏。选择前者,你得到的只有好处,尽管似乎总是需要和别人建立妥协;选择后者,时常看似义正词严,却只能对人对己造成破坏。历史上,周恩来主导的“乒乓外交”,魏纪中、何振梁从中国重返国际奥委会直到赢得2008奥运主办权期间所作的努力,都是“建设性外交”的典范;清政府坚持要马葛尔尼下跪,把英吉利、荷兰都视作自己的“藩属朝贡国”,则是“破坏性外交”的典型。
世界杯抽签期间,《体坛周报》在文艺复兴酒店偶遇哥斯达黎加足协代表团,“我们无法理解,日韩世界杯后一次两国足协商讨中国国家队和哥斯达黎加在美国踢热身赛,结果你们足协问哥斯达黎加索要30万美金的出场费”……
盲目自大,固步自封,这是“破坏性外交”的一大表现。因别人对自己一时无用而轻慢之,是外交大忌,中国足球界却屡犯不止,尤其是对待亚洲之外的国家。2003年智利国家队来华访问,中国足协对智利足协官员没有任何正式接待礼仪,机场无人接送,双方先为热身场地时间发生冲突,赛后中国球员拒绝和智利球员交换球衣,中国足协对球员未作任何处罚。当阿里·汉在后来的执教历程中抱怨缺乏合适的热身赛对手,却忘记了我们曾如何得罪一个个可能的朋友。2004年11月意大利足协甚至为和中国足球的热身赛更改了联赛赛程,但中国足协单方面取消了热身赛,尽管理由充足(世界杯预选赛),但生硬的方式也不可取。
或许在中国足协眼里,唯一需要求拜的菩萨就是亚足联那几个高官,而这个纽带就是张吉龙。因此当日韩世界杯后哈曼和阎世铎在亚足联和中国足协巧合性地同时打压张吉龙,中国足协在外交上便节节败退到了历史冰点。即使龙哥被重新请出前台,他的命运也是悲哀的,他不是真正的外交官,而只是一些人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外交工具”。或许坊间所传的龙哥调任奥组委对他个人而言是一种解脱,在此我要祝福这个从未谋过面的“龙哥”,他是在中国足球外交史上留下丰碑、真正为球迷谋过利益的好家伙。
和亚洲足球界不同,国际足球大家庭是一个英语为辅、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为主的世界。领导标准普通话+翻译8级英语的外交模式,和清政府时期皇帝+译官的模式没有区别。这种模式让我们一次次与好机会失之交臂。
2005年,意大利足协和米兰市政府出钱举办了首届“马可·波罗杯中意青年足球邀请赛”,赛事水平极高,包括AC米兰和国际米兰青年队参加。2006年的第二届比赛希望在中国举办,不需什么花费,意方甚至可以自己掏钱买机票过来,结果意大利足协派出的“体育赛事公司”谈判代表在中国足协只得到青少部一个下属职员的接待,此后再无回音,“马可·波罗杯”眼看就将结束自己的生命。
同样,贾秀全在AC米兰得到了最高水准的接待,但他带着AC米兰提出的帮助中国足协在几个城市建立示范青训营的计划回国后,足协不仅表示对对方的计划不感兴趣,甚至连对AC米兰回函表示个感谢都没有。
这都是对所谓“弱国无外交”的反驳,贾秀全得到安切洛蒂兄弟般的款待,让米兰实验室负责人德米切利斯“把我从未对别人说过的秘密告诉他”,在于贾专业、谦虚、严谨的个人气质征服了安切洛蒂和AC米兰俱乐部上下。我和河床主席聊到他们帮助中国足球搞青训的计划时,更深刻感到,国际足球界对帮助中国足球的热情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景仰,对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伟大成就的赞叹,但他们一次次在足协这个部门吃到闭门羹,热情被一次次浇灭,对中国热情顿减。
弱智者无外交,还是弱国无外交?外交只有建设和破坏两种选择,若是有人坚持选择后者,那就是和我们国家“改革开放”、“全方位外交”的大政方针唱反调。(王勤伯) (责任编辑:迎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