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PK这个词出来之后,VS这词逐渐就落伍了。现在的电影市场是陈凯歌和张艺谋在PK,女足选帅是PK,乒乓球选帅也是PK。这两天最火的两个体育人物,不妨也拿出来PK一下。丁俊晖拿了个冠军,7万英镑落入口袋,和他爸爸商量怎么花钱就得,孙英杰拿了冠军,奖金攥在教练手里,她爸爸得了病都未必有足够的钱去治病。 如果说,丁俊晖是中国体育的一个异类,那孙英杰就是“金牌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他们都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换来的结果却不大一样。
孙英杰的故事,现在越来越像一出戏剧。但在喧嚣的舞台背后,还是能看到一个更为沉默的背景。当年马家军的矛盾之所以演变成一场巨大风波,还是因为那些农村姑娘背后有家里的大瓦房要盖,有兄弟姐妹的生活要改善,有朴素的道理:我们打了冠军就要有钱。实际上这道理也是我们“举国体制”的一块基石,大量低收入的、能吃苦的农民兄弟,要借体育来换得报酬、换来城市户口、换来后半生的干部指标、编制内的身份与工资,一些人在高淘汰率的训练流程中幸存下来,拿了冠军,于是体育官员说,国家培养你是花了大价钱的。
在孙英杰的故事里,最有戏剧性的冲突在于,一方要拼命证明清白,以获得再次参加比赛的权利,一方是绝对正确的规则、严明的纪律甚至崇高的道德诉求。但怀着一点恶意来看,一方要的是继续谋生的机会,一方可能在2008年规划中已经将她排除在外。
从足球这项目的安排上,已经可以看到体育系统为了2008年奥运会是何其努力,无所不用其极,三年后的奥运会成绩简直就是目前体育机制合理性与合法性最大的证明。有评论说,
“奥运争金计划”的重点项目,需要流水线式高效率的人才产出,在一些冷门项目上,我们呼唤更多独辟蹊径的丁俊晖。这就是现有体育机制下最合理的思路。正是延续这个思路,我们看到国家跳水队和清华大学跳水队之间的分歧,他们在参加国际大赛上的机会不均等,就是两条生产线上的地位不均等,体育还是国营占主导地位,丁俊晖这样的个体户和私营小业主只能在“冷门”上做一些补充。
早几个月讨论全运会的问题,一个最为堂皇的说法就是“没有举国体制,没有全运会,怎么保证奥运会上的金牌”,是呀。真问倒了我了。我想问的是,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多金牌?
(责任编辑:钱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