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落成的首都博物馆新馆12月16日对公众开放了。这座位于长安街边上的总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的7层现代化建筑,是北京博物馆群中的重要新成员。它将与其他博物馆一起,在2008年夏天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而每个月逛几次博物馆已是一些国家公众文化消费的家常便饭。那么,北京的博物馆群是否做好了准备呢?
第26期主题:
博物馆如何为奥运服务
竞报主持人:汪泳
本期嘉宾:
刘兵: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苏荣誉: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朱进:
北京天文馆馆长
北京博物馆
到底差在哪儿
记者调查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日均游客仅50人
上周末,本报记者实地探访了位于北京闹市区的三家博物馆———位于先农坛的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白石桥的北京古代动物博物馆和北京天文馆。
据这三家博物馆的售票人员介绍,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日均游客50人,周末能达到100人;北京古代动物博物馆日均游客十几人;北京天文馆平时日均游客400人,周末能达到2000人。
三家博物馆中,北京天文馆新馆刚刚建成开放不久。记者了解到,作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顶级专题博物馆,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展区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如此高水平、成规模的博物馆,又位于北京闹市区,日均游客却只有50人。从这样的现状,不难看出北京的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
专家观点
外国人爱逛博物馆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刘兵教授,在研究工作中逛了不少国内外的博物馆。他认为,博物馆是代表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标志之一。无论从博物馆的建筑还是展览的内容来看,博物馆都是一个国家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量来到北京的外国游客,不会只停留在观看比赛的层面,他们渴望更深入地了解北京、了解中国,而博物馆是他们必去的场所。
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苏荣誉研究员除了进行过博物馆学的研究以外,还有着在国外博物馆工作的经历。在他看来,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一定会迎来众多外国游客,因为,“逛博物馆是不少外国人文化消费中太正常的安排了。”
讲解员是我们博物馆的特色
与北京其他博物馆一样,北京天文馆也迎来了自身发展的重要阶段。朱进说,北京天文馆正经历着它最重要的历史阶段。前十年最主要的任务是新馆建设,现在新馆已经顺利建好,在有了很好的硬件基础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怎样更好地满足公众在天文方面的各种需求了。
刘兵说,北京的博物馆数量并不少,但总的来说,能给观众带来美好参观感受的并不多。一方面,北京不少博物馆里的一些展品质量和展览的设计往往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讲解员对游客的态度有时让人感觉不是很舒服。
“一些博物馆里的讲解员给观众的感觉,好像是他在垄断知识,”苏荣誉说,“从客观上讲,讲解员应该是我们的博物馆坚持的特色。”他说,国外的博物馆一般是没有专门聘用的讲解员的,因为雇用人员成本太高,博物馆负担不起。国外通常采用随身的耳机播放讲解内容。相比之下,讲解员面对面地为观众讲述,其实更具有温情和亲和力。
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表示,在北京天文馆的工作规划中,培训讲解员是一个重要内容。北京天文馆的讲解员不仅要接受天文知识的培训,还要接受专门的礼仪培训,学习如何接待观众。
博物馆要重视软件现代化
苏荣誉说,在他看来,北京的博物馆存在三个生存问题。首先,国民素质有待提高,但能提高国民素质的博物馆,大家又认识不到其价值而不去;其次,来博物馆的观众少,博物馆的压力就小,自身水平提高也就比较慢;第三,国内博物馆的研究水平不高,收藏者去的少。
刘兵表示,中国博物馆的观众少是一个大家都看到的问题,大家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观众少,一是博物馆的原因。博物馆的展览内容和展览设计缺乏吸引力,公众不愿意去;二是与我国的国民素质现状有关,国民对参观博物馆还没有培养出热情。
从博物馆的角度看,造成这种情况一是缺少资金的问题,中国的博物馆资金来源有限,这对博物馆增加藏品和提高展览质量是一个现实的限制;二是国内博物馆的自身水平也有问题,主要反映在组织博物馆展览的思路上。
现在国内的一些博物馆硬件条件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博物馆的服务意识往往较差,很少为公众切身着想。举例说,观众参观累了,有足够的地方休息吗?观众想留念,有合适的文化纪念品卖吗?博物馆现在应该更重视软件的现代化建设。
博物馆应储备大量义工
在大型活动中一定少不了志愿者的身影。北京奥运会期间,大量志愿者将在博物馆里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服务。
朱进表示,北京天文馆也会引入志愿者,希望吸收一些热爱天文又有热情的志愿者加入到博物馆的建设中来。
苏荣誉表示,国外经验证明,大量义工是博物馆能够正常运营的必要条件。
考虑印制有多种语言的门票
朱进说,我觉得奥运给博物馆带来的最大财富是一种精神。在硬件建设取得良好基础之后,天文馆需要以奥运创新的精神投入到各项为公众服务的软件建设中去。以门票为例,我们以后就要考虑印制有多种语言的门票,为各国游客服务。
刘兵表示,博物馆的奥运机会,不仅可以直接表现为服务奥运,为奥运期间来北京的各国游客服务,从更长远看,还会为国民文化素养的提高带来动力。所以在奥运会前,重视和投入博物馆建设是一个现在需要探讨的很有意义的话题。
苏荣誉说,北京的一些场馆,人多的地方总是人多,人少的地方总是人少。不是博物馆没有价值,而是公众没有意识到博物馆的价值。希望借聚拢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气的北京奥运会,让北京的博物馆能真正走入更多公众的视野,并努力停留在公众视野中。
国外经验
国外博物馆
组织自己的捐助者俱乐部
苏荣誉介绍了自己在国外博物馆工作时体会到的国外成熟博物馆的运行机制。他说,从机构分工来看,国外成熟博物馆一般都包括器物部、研究部和公关部。器物部主任的职责就是增加藏品和组织展览;研究部的工作是科学研究和文物保护修复;公关部主要负责展览推介和社会服务,比如考虑怎样为残疾人、老年人和儿童服务。
分工非常明确,与社会公众有着非常紧密的日常联系。举例来说,器物部主任要组织一个展览,需要考虑藏品选择、展览设计,甚至于展览中灯光布置这样的细节。前些时候,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举办了一个“中国汉唐文化展”,一个展览准备了6年,展览效果非常好。
为了保持与社会公众的密切联系,博物馆还经常举办各种与公众互动的活动。他举例说,也是前不久,大英博物馆要举办一个中国文化周。当时负责主办的人请了一个中国诗人现场朗读中国古典诗歌,请了一个中国画家现场讲解中国画,然后和伦敦的唐人街联系,请一些小商贩到博物馆卖中国小吃。整个活动很受公众欢迎,而博物馆一共只花了几千英镑。
苏荣誉还介绍了国外博物馆的经济操作模式。他说,国外的公立博物馆数量是非常少的,以美国为例,公立博物馆数量只占博物馆总数的不到1%。而博物馆的资金大部分来自社会捐助。
以他工作过的美国FREER博物馆为例。博物馆增加藏品离不开社会捐助,如果器物部主任认为某项藏品必须引入,那么他就会说服一个捐助者或者一个基金会,把这个藏品买下来然后捐给博物馆。
在博物馆组织的捐助者俱乐部里,捐助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决定捐助对象,从一把椅子、一个相框,到一次展览、一次会议都可以。
文/本报记者 施剑松
摄影/本报记者 李艳明 赵小军 崔浩
欢迎登录https://sports.sohu.com/aoyunshalong.shtml了解更多奥运沙龙的内容 (责任编辑:顾先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