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对那场风波的回忆
12月初,记者在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柔道训练队办公室见到了孙福明,当时她穿着普通棉服、拿着钢笔坐在办公桌前填写运动员注册表。如果不是亲眼所见,
任何人都很难把这个如今一脸冷静、憨厚的笑容却透露出一丝客套之意的普通工作人员,与昔日的那个叱咤风云的柔道女侠联系在一起。 十运会的那场风波后,孙福明现在已经彻底退役,她正准备参加省柔道队领队这一职位的竞聘,而在此之前,她的生活比较平淡,工作也没有什么具体的分工,平时就在柔道队办公室帮助做一些繁琐的细小工作。如今,在孙福明的眼中,只有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只有和所有老百姓一样的,希望为后半生谋求一个稳定饭碗的最低要求。为了这个最低要求,孙福明在沉默,她在等待属于自己的那张(领队)办公桌……
省体院贴上 “请勿靠近”
每年刚进11月,零星的雪花便开始飘散在这个老工业城市之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整个沈阳城便会在未来几个月内一直笼罩在一片雪白之中。但是,沈阳的2005年的第一场雪来得格外晚,直到11月30日,这场期待许久的大雪才姗姗而落。这场大雪也给坐落在沈阳南湖公园西门的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带来了不小的欢乐,在尽情的雪中玩耍之后,学院都要像每年冬季那样开始重要的除雪工作,而安放在学院正门口的那群奥运冠军铜像则是重点整洁对象。在这群奥运冠军之中,目前只有两三名运动员还留在辽宁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不过非常巧合的是铜像中的一人就在几米之外的体育馆内工作、生活,这就是曾经在1996年巴塞罗纳奥运会获得柔道金牌的孙福明。如果说仅仅作为仍然在运动学院继续“效力”的奥运冠军,在这座金牌工厂里孙福明可能真的只是很普通的一员,但是由于今年十运会的假摔风波,孙福明一下子成为这群昔日英雄中的焦点。有意思的是,十运会之后,这座铜像突然提高了出镜率。因为现在只要有媒体到省体院造访孙福明,一律都被学院办公室挡驾而归。从十运会归来之后,孙福明便被辽宁省体育局、省运动学院“保护”起来,而且只要是有关十运会的假摔风波不仅仅是对外公开明令禁止谈论,即使是在体育学院内部也要尽量回避。辽宁柔道队的训练馆就在省体院的正门入口的右手边,由于从1984年中国队首次参加汉城奥运会开始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辽宁柔道队保持着每届奥运会必为中国代表团夺回一金的纪录,因此当年的省体育局局长崔大林曾经亲自下令,以后门口的这座训练馆就“永久”归属辽宁柔道队,柔道队代表着辽宁体育的一面旗帜。在过去的日子里,柔道队的来访媒体经常是络绎不绝,连传达室的赵姐都熟悉了很多记者,但是就从十运会的假摔风波之后,赵姐首先担负起了“隔离孙福明”的第一道任务。如今,只要有人进入柔道馆的大门口,赵姐先会仔细盘察一番,如果有媒体来访,对不起,请等候,需要电话请示队里。于是,接力棒传到了领队郝春兰的手中,郝春兰的态度更为坚决:不管是采访还是拍照,都必须有学院办公室的路条,否则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而通常在第三棒的学院办公室内被拒绝的速度更快:现在柔道队没有大型比赛,暂时不接受采访,这是领导的规定。可是,究竟哪个领导能做主没有人知道,学院领导称上面还有体育局,而体育局表示要尊重学院意见、要尊重柔道队意见、要尊重孙福明本人意见。高层领导最终把皮球传给了孙福明本人,认为即使不谈有关训练、比赛的事情,只谈论个人生活那就只能征求孙福明本人的意见了。这一个十分滑稽的怪圈,只要采访孙福明,从本人开始最后不管怎么绕圈,都是互相推脱,每个人都是十分充足的理由。对于所有人都在回避的理由,一位省体院的领导对记者说:那还用问吗,现在对于孙福明来说,不管是报道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不管是采访她的工作还是生活,都会引起人们对那场风波的回忆,而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工作就是尽快让人们淡忘那段历史,对于辽宁省体育界、对于辽宁省柔道队、对于孙福明本人,无论到任何时候那一段都再也不要提起的往事,就干脆让他尘封吧。
开始适应坐办公室的日子正面的采访很难成功,只能以朋友拜访的身份悄悄“混入”严加防护的辽宁柔道队。面对记者的来访,孙福明都感到很惊讶:是怎么溜进来的啊,真是服了,下面怎么能把你们放进来呢?说这番话时,孙福明不是在往日的那个摆满榻榻米的训练馆,而是在训练馆对面的那间只有不到十平方米的柔道队办公室内。在这间办公室内,最显眼的是满屋子的奖杯与锦旗,而墙上的所有记载着辽宁女子柔道队辉煌的照片都能看到孙福明那张灿烂的笑脸。而如今,孙福明身上的柔道服、运动服换成了与普通百姓无异的便服,一件大号的棉马甲套在孙福明身上甚至还有些宽松,面对记者,孙福明仍然是笑脸相对,只是这种笑多了几分客套,多了那种办公桌边的职业性的表情。还是在这间办公室内,只有两张办公桌。孙福明占据了靠门口的那一张。在与记者寒暄了一会之后,孙福明说,不好意思,我得忙着干活了。原来,在孙福明的桌头摆满了柔道队队员的集体户口、身份证以及新赛季的注册表,孙福明要把每一张注册表填好,这对过去很少动笔的孙福明来说可不是个轻松活。“这些表怎么不让队员们亲自填呢?”记者问。“让他们填,哪有时间啊,有时间还不如让他们休息休息呢,再说了,我没把这个活当成什么负担,相反倒是一个很好的练字机会,我慢点写,也不着急。”
就在孙福明的对面,是辽宁女子柔道队的领队郝春兰,这位辽宁女子柔道队的老领队同样与金牌教头刘永福一样,见证了辽宁女柔20年的风光岁月,包括所有拿过奥运冠军的队员们都说,刘导有时候像父亲一样严厉,郝导就像母亲般慈祥。但是,郝春兰就要离开这支冠军之师了。过了元旦,郝春兰就要办理退休手续,如今这位老领队最关心的就是为自己找一个放心的接班人。谁来接替郝春兰坐在那个象征领队位置的办公桌边呢?在大院,这是一个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但是却没有人愿意说破的“秘密”。因为谁都知道曾经发生在孙福明身上的“副院长承诺”,而这一次,偏偏在十运会上发现了假摔风波,因此在孙福明与辽宁女柔领队这两个关键词,没有人敢拍胸脯把二者联系在一起。关于副院长的“承诺”虽然到现在已经没有人再提起,但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如果孙福明真的拿了冠军,也许这个头衔已经印在了“两届”奥运金牌得主的名片上。按照辽宁体育局的打算,也希望像湖南体育局把孙福明包装成熊倪、龚智超那样有明星效应的冠军官员,事实上这个所谓的副院长只是一个虚职,孙福明并不会有太多的具备管理工作,但会享受副院长的待遇。岂料人算不如天算,孙福明在奥运会上竟然失手痛失金牌,这样由于在省体院的奥运冠军太多,孙福明单凭一个奥运冠军就当上副院长很难服众,于是当初的承诺也最终不了了之。但是对于孙福明在辽宁女柔这么多年来的付出在整个学院都是有目共睹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大明这孩子很厚道,她也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够留在学院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够了,而且作为年龄那么大、又夺得过奥运金牌的队员,她能一直坚持到现在,人家容易吗?在这些弟子当中,刘永福最疼大明了,不给大明一个好的安排,连刘永福那关都过不去。于是,一个让孙福明出任女子柔道队领队的想法曾经在学院高层进行了探讨,而且基本得到了通过。不过意外再一次在十运会的时候发生,假摔风波成了十运会的一大丑闻,甚至连总局领导都亲自找到辽宁省体育局进行责问,在这种情况下,关于孙福明的工作问题只能低调处理,而且不是一般的低调,不要在媒体出现任何有关孙福明的只言片语,这是中国人面对风波最习惯的处理态度。于是,往日那个开朗的孙福明变得谨慎、小心起来,一次在大院内与记者的聊天被写出来之后,学院很严厉地批评了孙福明,打那以后,孙福明更有意回避记者。就在这次寻访的最后,孙福明非常真诚也说了一句:以后吧,可能我们都还会继续在体育圈里相遇,还是那么一句话,来日方长,也许有那么一天,我们会好好聊一聊。
刘永福:我徒弟是局长我才高兴呢从全运会回来之后,假摔风波主角之一、一手导演孙福明事件的辽宁柔道队主教练刘永福,选择了一清静之处好好休养了一段时间。谈起那几天的经历,刘永福回忆起来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现在想一想怎么了,我好像都成了批斗对象了,你说,我们当时哪有那么多想法,看了十运会的人都知道,一个队的两个队员遇到一起了怎么处理的,最后怎么就在我们身上变成了批斗会呢。不过,那种事情再不要发生了。”
对于当时的想法,刘永福直言,自己的想法非常简单,一个队的队员,在谁赢都不影响金牌的情况下,自己想的不再是成绩,而是担心队员们的身体。“她们谁受伤我都心疼,你们不当教练不知道,一个队员成材有多不容易,大明到现在已经练了17年,小孩(闫思睿)也8年了,一个队员能有几个8年?还有你知道我们的选材有多难,在辽宁这地方10000个也别想整出个像样的,我是为了队员考虑啊,真摔坏了,以后的比赛还怎么打。”
就在12月初,刘永福率领中国女子柔道队前往日本参加了一项亚洲比赛,结果在众多级别中,中国队只拿了两块金牌,我们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作为教练员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感到很痛心啊,所以我就更要抓紧现在的队员,她们的目标在国际赛场上,在2008年奥运会。对于孙福明的未来,过去的种种计划现在还没有一个成为现实,知徒莫过师,刘永福说:大明是我的徒弟,要是按照我的想法,她最好能当局长,但现在这是不可能的。今后让她做教练就做教练,能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需要你做运动员也得继续为国家拼搏,更得好好摔下去。
“我对得起柔道”
十运会之后,孙福明只在11月下旬接受过一次正式的采访,那便是做客央视《名将有约》栏目。除此之外,孙福明虽然也在私下里曾经提到过假摔风波对自己的影响,但限于学院办公室的要求,孙福明希望记者不要谈起那几天在南京的日子。但是回避不等于能够忘记,当每一次话题涉及到十运会、假摔这些字眼,孙福明的感触总是很多,尤其对于曾经奋过过、取得过辉煌的榻榻米,孙福明留下这样一句话:以这种方式告别,我对得起柔道!回忆起当时组委会要求重赛的感觉,孙福明说:当时感觉不太相信,真有意思还能重赛,自己摔了这么多年也是从来没有遇到过的事情。“我想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吧,也许以后也不会发生了。“现在想一想,可能是大家对我的厚爱吧,给我一次机会,希望我能夺得这枚全运会金牌。”
“重赛真的没有机会翻盘吗,毕竟你的实力有目共睹?”对于这个问题,在十运会期间,孙福明的回答只是机械的“我尽力了”。而在时隔一个多月之后,孙福明有了另一番解释:和她(闫思睿)虽然以前在一起训练时碰过,但是一般到了比赛、尤其是大赛之前的时候就不在一起练了,教练怕受伤,我们也各有各的陪练,我们这一两年更多的只是看,但是没有交手过,彼此心里没有底。再加上第二次自己的心里有点紧张,不知道能发挥到什么程度,因此输给体力更好的闫思睿也是正常的。输给闫思睿这样的年轻后生,在某种程度上就意味着孙福明的英雄迟暮,对于以如此“高龄”还在榻榻米上摔打,孙福明感触最深的就是一个“累”字:你体会不到30岁的人每天还要摔打的困难,那种累,我练柔道17年从来没有体会过。尽管孙福明自己更多地把失利原因总结为体力不佳,但是外界始终不这样认为,大家坚信即使第二次仍然是假摔,整个假摔事件更像一次炒作。对于众人的看法,孙福明一声叹息:可能因为我是焦点人物吧,所以更引人关注,但我绝不是炒作,但是事情到了现在我却从另外一方面想,通过这次风波能够让更多人知道柔道是个好事,作为我个人认为能为柔道做出点贡献,能为柔道做点事情,让更多的老百姓知道这个项目,我觉得对得起这个项目了。真的,虽然我们在奥运上拿了冠军,但是很多人并不熟悉我们的项目,我觉得我能在这么大年龄的时候,都要退了还能为柔道做点事情,让大家都知道柔道比赛这样挺好,至少让大家知道我和我的队友曾经做过什么,让大家知道柔道不是只在奥运会的时候,这是我最知足的。对于今后的设想,尤其对于曾经承诺的一些安排无法兑现,孙福明倒是看得颇为坦然:那个时候听说是拿了冠军会做某个领导,但现在我什么也没有当上,不过这也没什么,那就重新一步步拼搏呗,这样也更实际一些,我想接下来就是该培养下一代了吧。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