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拳手邹市明在绵阳拳击世锦赛上勇夺冠军,书写了中国拳击历史新的一页后,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将邹市明托起到世界冠军位置的中国队教练张传良。
张传良来自贵州,53岁,性格内向,没架子,是此次中国国家拳击队11位教练中年龄最大的,因此队内都称他为“张大叔”。 由于张传良喜欢钻研,善于动脑,因此他又有“小诸葛”的雅号。记者今年4月多次采访张传良,听到了他对中国拳击风格和训练方法的许多独到见解,而从邹市明2003年世锦赛获得亚军,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铜牌以至今天的世界冠军3年三次飞跃,就更证明了他的执教思路和对中国拳击的理念认识是有道理的。
张传良认为,首先要认识业余拳击比赛的规律,即在4个回合8分钟内让运动员表现出全部的速度、耐力和技术水平,掌握好比赛中的抑制与反抑制。因此,在训练上要抓好拳手的基本功。在技术,体能,专项力量训练上,按比例分配好。而过去的训练强调了大运动量却忽视了另一面,由于人种不同,运动员的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不同,训练方法和内容也应该不同。
张传良说,所谓的科学训练一定是实事求是,是有具体内容的,训练要有针对性,有效掌握运动的负荷量,减少无效甚至是带有对运动员毁灭性的训练方法。例如拳击运动员需要更多的背括肌而不是前括肌,因为背括肌起身体的支撑作用,而前括肌对拳手作用并不大,如果一味练举重效果并不好。还有一些教练在队员身体非常疲劳的情况下要求跑10000米或8000米,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会伤身体。
目前,国内很多省市都聘请外教,对此张传良认为,外教肯定要请,但要有目的性,不能照搬国外的方法。中国人的智慧并不差,在攻坚突破上还要靠我们自己。重要的是教练,要充分利用举国体制走中国的创新之路。
他说,中国汉字横平竖直,就像拳击的基础技术一样。要从基本的中国汉字达到各种书法的最高境界,仅靠横平竖直就不行了。而中国的拳击要达到高水平就要有突破。目前,中国拳击强调快拳连变准,但拳击讲究节奏和距离,因此需要加强拳手的协调性练习。古巴运动员常跳迪斯科,柔韧性很好,我们则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一些运动员与邹市明有不少差距。
张传良说,不要顾虑别人说你赢得不好看,即邹市明被外国媒体称之的“海盗式”和“抢劫式”的打了就跑的防守反击的风格和打法。毕竟竞技比赛的最终目的是取胜对方,只要扬长避短,利用战术取胜对方就是真正的强者。而所谓的战术都是为胜者准备的,失败者根本谈不上战术。
张传良表示,邹市明的独特打法完全是根据他个人良好的身体素质而形成的,体现了他的个性,但对其他拳手可能就不适用。因此,在强调中国拳击快连灵准拳总体思路的同时,还有根据拳手的不同而加入新的内容,绝不可照搬,要因人而异。目前,中国拳手中不乏年轻、身体素质好和发展前途的好苗子,只要拳击界团结一致,在今后3年中科学训练,增加实战,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中国可能有两、三个向金牌和奖牌冲击的运动员,形成一个小集团。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