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5年12月30日,孙英杰与父亲来到田管中心讨说法,不过他们离开时显得心情不错编者按
2005年岁末,孙英杰的离奇故事刚刚以一种近似于闹剧的方式终结,新年伊始,中国足坛的转会大浪又再次袭来。惊涛拍岸的同时,也宣告了2006这个体育大年的帷幕已经拉开了。
年终岁末,孙英杰事件看来要以一场闹剧收场,最终的大结局是王德显归还了孙英杰应得的那份奖金。然而,这起时间跨度长达三个多月的“体坛连续剧”,因为有了太多的离奇情节而成了谜中谜。从兴奋剂到强力补,从十运会的竞技场到北京的公厕,从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处罚到五大连池法院的判决,从丑闻到闹剧,从08奥运到金钱,孙英杰事件的台前和幕后值得我们思考的事太多。
谜一样的三部曲
尽管剧情太荒诞,但孙英杰事件脉络与韩剧《大长今》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先是制造一个矛盾,然后慢慢地解决矛盾,接着又产生一个新的矛盾,于是又开始不厌其烦地解决矛盾。但孙英杰与大长今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家叫好又叫座,孙英杰事件却是叫座不叫好。这就是导演功力的差距。韩剧的导演解构故事的想象力非常一般,但人家玩的是对细节“无微不至”的雕琢,并且丝丝入扣。换句话说,韩剧让你品的是功夫茶,营造的是那种一点茶香就能醉倒你的效果。而孙英杰事件的导演在剧情的铺陈上的确不敢恭维。虽然直到剧终才知道这是一部由三部曲构成的大片,但从始至终,每一部曲的故事都没有交代清楚,就突然跳到下一部了。
孙英杰事件首部曲讲述的是,十运会上孙英杰服用兴奋剂东窗事发。孙英杰先是强烈抗辩,要求检测另一个尿瓶子,以证实自己的清白。本来,故事应该按照另一个尿瓶子的阴性或阳性展开。但导演已经急不可待,突然转移了故事的视角,强行插进了孙英杰赛前喝了陌生人递来的饮料的新情节。应该说,这为孙英杰误服兴奋剂埋下了伏笔。但从孙英杰拒不承认服用兴奋剂到承认可能误服,剧情转变得太快。故事中正常的逻辑链已经遭到了破坏。
第二部说的是孙英杰很快抓到了给她投药的“凶手”于海江,并将他告到了五大连池人民法院。这场官司以被告于海江供认不讳,孙英杰大获全胜而告终。但此时,依靠打赢官司而沉冤昭雪的孙英杰更令人迷惑了。于海江投药的动机是出于崇拜孙英杰,于海江所投的强力补的来源更离奇,竟是在北京的一个公厕无意间捡到的。一个最基本的卫生常识所带来的一个最基本的疑问是,一个正常的人到底是在怎样的一种诱惑下吞食厕所的东西。由于是法院的判决,我们对于海江的交代不好妄加评论,但就故事的角度,我们不得不怀疑于海江的供词的合理性。
第三部则完全撇开兴奋剂这一主题,又是在极其突然的背景下,就王德显与孙英杰的师徒恩怨大书特书。但导演依然拙劣地制造所谓悬念。一方面是孙英杰的父母接二连三地“炮轰”王德显常年殴打孙英杰并克扣着孙英杰的血汗钱。几天前,孙家父母还把王德显称为恩人,怎么一夜之间为了钱就彻底翻脸了?真可谓,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另一方面却是当事的主角王德显和孙英杰选择沉默,仿佛置身事外,事不关己。然而,更离奇的事还是发生了,王德显终于答应还钱了,孙家父母再次变脸,声称教练打队员是爱护队员,王德显还是孙家的恩人。拙劣的导演,拙劣的演技。
谜一样的当事人
从兴奋剂到克扣奖金,孙英杰事件中几个主要的角色同样是个谜。孙英杰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她为何通过这么一连串稀奇古怪的动作证明自己的所谓清白,是心中还存留着08的梦想,还是不得已的被动行径?她明明知道,即使让别人相信自己误服了兴奋剂也不能减轻处罚,为什么非要做那些只会招来更大怀疑的无用功?难道这里面隐藏着其他利益,这些利益的维护需要孙英杰打赢那场离奇的官司?换句话说,孙英杰身不由己。
还有主教练王德显,他又是怎样的一个人?他是继马俊仁之后让中国女子中长跑再次崛起的传奇教练。但在孙英杰父母眼里,王德显显然是一个暴君。更令人搞不懂的是,面对孙家父母的阵阵“炮轰”,他始终不敢正面迎战,而是选择沉默,选择私下了结。他到底是心虚还是同样有难言之隐?
孙家父母则是孙英杰事件最上镜的两个主角。当需要抨击王德显时,他们可以将对方说得一无是处。当目的达到时,他们突然变脸,前前后后都显得不够厚道。但他们的动机并不神秘,就是为了钱,为了讨回女儿的血汗钱。
大众的迷惑
在搜索引擎上键入孙英杰这个名字,一共有82万条之多。看来,孙英杰是岁末中国体坛最大的新闻事件。同时也是最令人不解的事件。从孙英杰事件的各类评论可以看出,大众对这起事件最大的不满是,前前后后的真相始终是一团雾水。有的感觉受骗了,有的开始厌恶其中的所有人,有的继续同情孙英杰,有的无所谓。此刻,孙英杰到底是怎样服用了兴奋剂,王德显到底克扣了孙英杰多少钱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审丑也有疲劳的时候。
2005年过去了,我们可以淡忘孙英杰事件对大众智商的侮辱,可以原谅孙英杰事件对良知的利用,可以继续等待公信力最终将公正裁决孙英杰事件,但我们所担心的是,2006年来到了,还会出现第二个孙英杰,第二个王德显吗?从马家军兵变到孙英杰事件,对中国体育体制的反思仍在继续。本报记者 梁军 (责任编辑:温凤鳞)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