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结束的2005年澳特来全国围甲联赛, 上海移动通信队二度蝉联桂冠。英俊小生刘世振六段说,"我们的运气不错。”因为每年上级交给上海队的任务,就是"必须夺冠"四个字。而在围甲尾声担任主将三战三捷的胡耀宇八段,是一位功不可没的棋手。 用上海围棋协会主席颜雅珍女士的话说:“胡耀宇真正成熟了。”因为上海队教练邱鑫说过这样的话:“我们在22轮联赛中,只要主将一输棋,就会提心吊胆起来。”
上海队四员大将常昊、胡耀宇、邱峻、刘世振,不仅是清一色国家队正式棋手,而且人人都是获得过头衔的头衔王。其实外人有所不知,这支实力强劲的顶级棋队,在七年围甲联赛中也有不少酸甜苦辣的故事。
首届不具备夺冠条件
1999年围甲联赛元年,上海时代巨盛队由1998年夺得全国团体赛冠、亚军的上海一队和上海二队合并组成,被外界称为"巨无霸"。媒体和棋界人士几乎一致认为,这个冠军的尝鲜者非上海队莫属。
不过, 上海队教练邱鑫对这个"未代全国团体赛冠、亚军"称号的取得,并没有过于沾沾自喜。他认为其中有一定的"水份",因为夺得全国冠军的奖金也只有区区2000元,这个官办的全国团体赛在不少顶尖棋手的心目中已逐渐失去应有的地位,由此逐渐变成了一个"训练赛"。所以, 邱鑫认为,从当时胡耀宇、邱峻的等级分排在20位靠后的角度看,"上海队实际上还不具备夺冠的条件。"
赞助费只有24万
更重要的是,这年上海队的经费相当困难。邱鑫说,上海队是在联赛开赛前5天才拉到赞助,赞助费号称40万,实际到位才只有24万。棋手全年的收入,和云南、重庆等一些富队相比,差距在四五倍以上。
正因为钱少,外地一些富队经常用"金钱攻势"来拉国内最吃香的"香饽饽"上海棋手加盟。以致邱鑫只好拿出这样的上方宝剑,一次次对外声明,常昊是"非卖品","不管对方出什么价钱,要'买'常昊,必须得有上海主管体育的副市长批准。"但正因为钱少等因素,一些顶尖棋手全年代表上海队出场次数,也只有10场左右。
此外,运气也不完全站在上海队一边。最突出的一次是倒数第三轮和广东队交锋,常昊只要拿下廖桂永,上海队便可稳获冠军。不料,这天上海队主场的空调开得特别热,旁人感到吃不消,怕热的常昊更是由此影响了发挥。此役一输,上海队夺冠也就成了泡影。
人多并非力量大
在前几届围甲中,上海队内的棋手最多,加上赞助商江铃公司指定的特邀棋手在内,一共有7人。但实践证明,人多并非力量大,反而在比赛中效率不高。
邱鑫说,上海"老大"大有大的难处。为了在联赛中显示上海围棋整体实力的雄厚,上海队内部作了一个规定,谁输谁下场休息。这样就导致两员小将胡耀宇和邱峻的心情特别紧张,发挥严重失常,成为拖全队后腿的"瘸腿"。这用胡耀宇的话来说:"当时我在下联赛时的心理紧张程度,一点也不亚于下世界大赛,怎么下得好棋呢?"其实潜台词是,我在比赛时,队友就站在身后,随时准备上场, 怎么下得好棋呢?同时,为了兼顾各位棋手的利益,明明知道一些棋手上场后可能是送分,也只能派他上场。而像当时"等级分第一人"常昊,由于国际比赛的冲突,他在前两届围甲联赛各只上场10次, 邱鑫说"常昊只能当半个队员使用。"
这样,上海队在前五届围甲当中,每年都有一个发挥特别失常的"瘸腿"棋手一一从邱峻、胡耀宇、方捷、芮乃伟、邵炜刚到常昊,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
所以, 邱鑫说,2004年上海队首次夺冠,是在市场化联赛中探索,"付出了一些学费",理顺了各种关糸才取得的。其中有一个重要因素,前年上任的上海棋院常务副院长单霞丽女士,是一个棋手出身的内行领导。而2005年蝉联桂冠,是在克服“主将制”带来的不利因素下取得的。据说,为了这个“主将制”的出台,上海体育局领导曾专门把上海棋院负责人找去,过问这件事……
(翁以源 )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