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皮的童年
张琳出生在北京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爸爸是物业公司的小职员,妈妈是近几年为了贴补家用才在张琳爸爸的单位找了个差事。很多年来,张琳全家是靠张琳爸爸一个人的收入支撑。
在这样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中成长的张琳却很快乐。作为家族中最小的孩子,张琳在爷爷、姑姑和叔叔们身上得到了最多的爱,同时,也“纵容”了他好玩、淘气的性格。
躲在女生后面冷不丁地拽人家的小辫子;把爷爷辛辛苦苦种了一上午的花一个不剩地全拔光;过节时趁大人回头的工夫把刚点亮的平安蜡烛吹灭……这些儿时的段子是现在的张琳羞于告诉任何人的。
时光荏苒。张琳在2002年被选入国家游泳队时,教练、队友、跑游泳的记者对对他的评价空前的一致:听话、懂事、内向甚至还有几分害羞。
“这是小时候傻淘的那个张琳吗?这思思文文的样子哪儿是小时候的那个‘小猴子’?”这样的疑问出自从小看张琳长大的邻居口中。
张琳自己也说:“很多小时候的伙伴现在见了我,都说我变化大,快不认识我了。”
职业之路
张琳个性的转变从学游泳开始。因家里条件差,孩子多,爷爷奶奶看不过来,父母无奈决定把张琳送去学游泳。
第一次下水时张琳7岁。别的孩子害怕地躲在老师的后面不敢乱动,傻大胆的张琳却兴奋得很,一点怕意都没有。教练问了一句:“谁敢第一个下去啊?”没等大家反应过来,才1.4米的张琳扑通一声第一个跳进了水里。“我觉得眼前一黑,好像就没知觉了。再一睁开眼,七八个人围在我身边,我吐了好几口水才算缓过来了。”这次泳池惊魂之后,张琳和游泳结缘。
在游泳的启蒙阶段,张琳总是被教练任命为组织中的“小头目”,他的任务是带领其他队员游好且不许偷懒;此外,没事时张琳还喜欢给队友们拿泳镜、泳帽,照看衣物、分发食物,俨然一副小班长的样子。
责任感从张琳学游泳后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了。回到家里,张琳也变了。妈妈爸爸吵架,他用小手拿着毛巾给妈妈擦眼泪,嘴里懂事地说着安慰的话;不到10岁却每天清早向妈妈申请给家人买油条、豆浆;因成绩好,在北京市海淀业余体校每个月20元的训练费他几乎都能用自己的奖金支付,多余的钱他也会第一时间拿回家让妈妈保存。
在不知不觉中,以前的顽童长大懂事了……
1999年,12岁的张琳被选入北京市游泳队二队,于此同时张琳也考上了北京市101中学。后经过协商,学校特许张琳作为特长生保留学籍一年,如一年后训练不出效果仍可回到学校学习。幸运的是,一年后,张琳收到了北京队试训三个月的通知。只要通过,他将成为真正意义的职业运动员。
那3个月,张琳告诉自己:只要努力一定会有好结果。
(责任编辑:拉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