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在 C BA联赛中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许多球队往往都在主场打得生龙活虎,一到客场便判若两队,精气神大打折扣。 本赛季,无论是广东、八一这样的强队,还是福建、河南这样的弱队,这一现象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主场胜率均高于客场胜率。 截至本赛季第22轮比赛,广东保持主场不败,北京、吉林也仅负两场,大部分球队均保持了较高的主场胜率,可谓清一色的“主场龙”。与之相反的是,没有一支球队保持客场全胜,只有输多输少的差别。吉林、河南、东莞竟然客场无一胜绩,成了名副其实的“客场虫”。 对于“主场龙客场虫”的现象,其实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原因。首先, C BA仅仅十个年头,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运动科学和运动恢复水平较低,加之我国幅员辽阔,运动员赴客场比赛需要经受长时间的舟车劳顿,对体能消耗很大。“一周三赛”、主客场穿插的赛制从客观上增加了运动员的体能消耗,使运动员整个赛季都处于高负荷状态,因此在客场比赛时候,状态明显不如以逸待劳的主场球员。 其次,少数赛区的组织工作混乱无序,严重影响了客队球员的情绪。比如在本赛季第13轮比赛中,河南队主场记时器频频出现故障,记录台的指示与主裁判相互矛盾,严重影响了福建队球员的情绪,也引发了全场球迷的不满。如果说这仅仅是赛区工作水平问题,那么当年四川队主场记录台多给主队记上一分,从而改变了比赛结果的闹剧,便纯属心术不正了。另外,裁判因素是多年来难以解决的痼疾,看得见、摸不着。俗话说:吃亏就是占便宜。客队吃了亏,都千方百计地想在主场作战时占上便宜。如果是这样,那岂不是主场越来越不正常,客场越来越难打了么? 其实以上的问题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并不难解决。体能问题和训练水平和恢复手段有关,只要采用“拿来主义”,多向 N BA等高水平联赛学习,这一问题将有明显改观。至于其它的问题,其实算不得什么问题,只要场内场外的人都把心术放正,问题便迎刃而解。要知道“人人心中有杆秤”,球输了可以赢回来,可要是输了球迷的心,那就难办了。本报记者于海 (责任编辑:ocel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