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周扬 金恒
中国哪座城市的足球号召力最为强大?上海。
据早报一周的调查采访,通过15个俱乐部30名挂牌球员的抽样调查(每题设2个选项,计60人次回答)统计结果显示,上海(32%)仍是中国足球运动员最向往的城市,排在其后分别是济南(20%)、大连(18%)和北京(12%)。
本次调查,上海的各项数值都处于领先。而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上海是目前除港澳台外全国经济体最大的城市,GDP总量(2005年据估计为9125亿元)一骑绝尘。接受调查的60人次回答中,有24人次愿意来上海生活,14人次愿意在北京生活。前者多为北方队员,而后者主要来自南方,地域特点比较明显。
上海拥有其他城市所无法比肩的足球资源,即使不算西迁的国际,上海也拥有两支中超俱乐部和一支中甲俱乐部,教练有吴金贵、朱广沪、成耀东等少壮派,又有范志毅、申思、祁宏等后起之秀,吴、朱均是中国足球的旗帜,球员慕名者甚多。鲁能和实德坚持走洋帅道路,图拔科维奇和福拉多的执教思路也被许多球员看好。
当然俱乐部氛围和收入也是衡量足球城市竞争力的要素,申花和实德的俱乐部建设为球员所称道。他们既是中超第三季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也是接受调查的球员的职业梦想。其中,海派足球海纳百川的包容能力亦为人所欣赏,申花、联城和群英也能提供广阔舞台。
调查中也有26人次表示可以接受中小俱乐部,脚踏实地地重新开始。
[分析]城市恋歌不如柴米油盐
选择在北京或上海生活,大连或深圳安家,在上海消费,拿着鲁能俱乐部年薪,享受着蓝魔的呐喊,这是接受调查的球员理想中的最高境界。不过现实总是太残忍,中国球员踢球多是为了生存,他们做出的最后选择又总是在快乐足球的相反一面。
生活
向往京沪但地域特点明显
排除工作原因,球员大多数倾向于上海(33%)和北京(25%)的生活。
“要我去别的城市生活真的很难,不是说有什么恋家情结,只是因为我喜欢上海。”卞军无奈被申花挂牌,选择下家时也考虑最好就呆在上海,“实在不行就近点吧,有时间我也能回上海。毕竟上海是个大都市,别的地方没法比。”
上海的气候和人文环境吸引着外地的优秀人才,来上海淘金的足球人才逐渐增多。申花连续4年引进东北球员,从曲圣卿、张玉宁到肖战波和李毅男;即使现在谈判中的标王李玮锋,从小也是在东北足球的熔炉里锻造出来。国际也不例外,从黄勇、杜萍到曲楠男都在国际队中找到了位置,而中邦的前身更是实德二队大连赛德隆。
多数东北球员倾向于京城。“我们对北京的感情有那么一点,都在北京踢过一年球。”李尧转会国安成功,谈起北京的生活就很舒心,“大概整个气候和文化根底都相同,北方人都比较豪爽,所以能聚在一起。要真让我去南方城市,和其他人不一定处得来呢。”
相对于北方球员的整体流动性,南方球员北漂的情况很少。虽然偶尔有朱琪、姚夏这样的球员纵横穿插一下,不过到最后他们选择的还是回归故里告老还乡。另外,许多球员对于自己呆了多年的城市总是难以割舍,他们一致认为自己的城市就是生活最好的。“我就是觉得青岛好,我宁愿在这呆一辈子。”高明很有感慨地说道。
教练
沪派少帅与辽鲁外教平分秋色
世界足球技战术革命趋于一同的背景下,中国足球教练迅速地接受了新思潮,以穆里尼奥为偶像的少壮派教头执掌了中国足球的命脉。
在戚务生、金志扬、迟尚斌等“中兴”教练逐渐退居二线后,如今的中国足坛成了年轻教练的天下。朱广沪、吴金贵等人均有一定执教经验,在洋帅的手下做过多年助理教练。其中朱广沪和吴金贵都曾带领球队夺过联赛冠军,他们对穆里尼奥推崇备至,同样,沪派教练也受到了调查者的青睐(27%)。
“穆里尼奥属于比较敢说话那一类,思想也很先进。”吴金贵在去年的一次国际足联的教练会议上听了穆里尼奥的讲座。
京派教练中的佼佼者算是沈祥福和高洪波,这种构造颇似欧洲联赛中“踢而优则教”的模式。里杰卡尔德、克林斯曼之前都是国家队中的核心球员,不过他们的执教弊端显而易见,“这些教练总是将自己球员生涯的经历作为宝贵财富,但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何况本来那些东西就过时了。”和记者聊天时,一位中超教练如是说。
调查中,大连(29%)和鲁能(19%)的外教也得到了众人认同。“跟着老外训练,你就能成长很快,踢球思路和气质都不一样。”小将孟垚对于老东家鲁能有着很深的感情,不过因为鲁能队员换代太快,他不得不去寻找新东家,“这还是鲁能的优势,竞争的优势。”
也有从主教练向投资人转变的现象,这也是从上海开始。徐根宝今年正式复出,以老板的身份向“中国曼联”梦想发起冲击,这也给中国足球注入了新思路。
俱乐部建设
沪连领先京鲁
放眼中国足坛,俱乐部建设最为规范的应该是京(14%)、沪(36%)、连(24%)、鲁(19%)四地。不过其中也存在细微差别,申花和实德最能够和市场接近。运用和欧洲俱乐部的合作模式,两家俱乐部的思路逐渐向国际靠拢。
这四家俱乐部的发展轨迹如出一辙———曾请过著名外籍教练,在带来新的技战术思路同时,梯队建设一并起步,都从自己的足球学校尝到甜味。在申花打不上主力的郜林和毛剑卿是国家队的常客;鲁能的周海滨、崔鹏、王永珀等小将也成了国青队的中坚力量;实德的思路更是放得开,从二队上来的小将全都在中超联赛中找到了位置;即使是有些顽固的国安,这个赛季挂牌人数也达到30人之多。
不过鲁能与国安两家俱乐部的机制和管理并不是很到位,同申花和实德这样精简的俱乐部相比,京鲁两强略显迟钝。“申花和实德是按市场来建构,国安是太官僚,而鲁能明显是个‘土包子’。”一名球员对四个目前国内最好的俱乐部给出了精辟评价。
申花和实德的投资人虽然有国企和民营之分,但在俱乐部建设中都向欧洲看齐,并不追求短期投入,而是“放长线钓大鱼”。反观鲁能引进诸多国脚一心打造中国皇马,却在上赛季四大皆空,亚冠联赛惨遭淘汰还让郑智和巴辛等球员坐上球监。北京国安与皇马眉来眼去,被整体收购不成又来了“联营”的旗号,被皇马出具诊断书后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新赛季申连两强继续实行减薪政策,投入方面更加理性,不像京鲁两强“张口就来”。“关键感觉这两个俱乐部比较正规,不仅是参照国外俱乐部的模式,还注重俱乐部的社会效益。”被力帆挂牌的前锋孙源锋有些感慨,“虽然大连球员的工资很少,但要知道大连队球员就经常下乡与球迷联欢。这样的俱乐部不仅管理正规,俱乐部还非常人性化。”
个人选择
饭碗比气氛更重要
要让队员说哪个俱乐部气氛最好,他们总会各抒己见,但让他们难忘的总是那些正退居幕后的大腕。这里有球霸级的国脚,有喧嚣一时的球迷领袖,还有那些热血奋发的年轻教练。不过在投资人的概念明确后,球员最终只能为饭碗而努力。
中国的“球霸”现象与生俱来,只是初期没有迟尚斌和杨塞新叫得那么响亮。这些球霸级队员被球队奉为大哥,不仅是球场上的号召力,还包括在生活中对其他球员的影响。“男人不讲义气,还不如一头猪”的魏群被看作川西大侠,“袍哥”为救小弟许晖连翻4人的故事至今还让人热血沸腾。那时候球队主教练甚至俱乐部总经理新来上任,都要到球队先“拜码头”。
不过自从魏群与徐弘“割袍断义”之后,大哥逐渐被理性所替代。紧接着郝海东投入谢联怀抱,范志毅最后连在上海都找不着立足之地之后,大腕的形象逐渐蜕色。最后深圳闹出“球霸”事件,而现在却不得不为饭碗挣扎。还有罗西、胖哥这样的球迷领袖,曾经球迷阵营中的“四大色魔”,如今在理性的中超赛场逐渐消失殆尽。勉强支撑的申花蓝魔,如今也发起了会员制,其与俱乐部和球员的心理距离也逐渐拉远。
除了天津泰达还残存着“小刀会”式的圈子外,如今的中超早已没有了大腕,中国足球逐渐向理性迈步。
投资人在2004年的改革浪潮中掀翻了中国足球华丽外套,球员成为真实意义上的市场产品。中超公司的启动也让中国足球形成了新的市场经济,处于卖方市场的球员只能忍受投资人的欺凌。对于国脚和知名球员,要求他们效力的俱乐部总会有多家;但对于一些年轻球员,他们只能将命运系在脚上,为找饭碗不得不曲意去一些根本不熟悉的球队。
“现在去哪都不容易,以前还能跟着认识的教练转会,现在走到哪都要试训。你要让人认识到你的实力,完了之后还要和两家俱乐部谈判,待遇都不敢要求。”一位球员不得已只能从中超混到乙级,现在不敢奢求未来了。“当初转会时自己都是贴了5万元来的,现在去乙级队还要再贴上5万元,这球没法踢了。但要是不去乙级队,我真的要下岗了。我也知道上海的球队气氛和待遇都好,但是足协规定只能有5个自由转会名额……”
足球城市竞争力调查·样本
背井离乡,只是为了继续奔波
早报记者 周扬 金恒
足球离不开生活,谁也离不开,即使他们他们曾腰缠万贯。在叫做转会的迁徙大军中,绝少的梦想,只是生存而已。
上海、北京、大连和济南这些城市令球员们羡慕和留恋,因为这儿有良好的环境、稳定的生活,这些是所有球员都期待的东西。
显然这些无法尽遂人愿,为了家庭、为了饭碗,更多的球员只能选择为了生活而继续奔波。
[样本调查]
每年的转会都像一场聚合离散的大戏。有的球员背井离乡为了未来的发展;也有球员千里迢迢,只是为了在今不如昔的联赛中觅一个糊口的饭碗;有的球员为了家庭,选择更合适的去处;但更多的球员是无奈地离开早已习惯的城市。
上海、北京、大连和济南这些中国足球版图上的重镇带给卞军、李尧、杨世卓等球员的不仅仅只是一段曾经生活和奋斗过的历史,其中折射出更多的是这些城市各不相同的“足球竞争力”。
转会更像是一辆公交车,球员上上下下,但目的地并不一定就是他们所想要去的地方 CFP资料
卞军能留下,就是一种福分
上海
[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查排行]第1位
注:出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球员主要消费场所]外地球员、年轻球员主要以逛街、吃饭为主,主要在淮海路、南京西路附近,有实力的球员出入于各花园楼房的私人会所,档次高消费贵。衡山路、茂名路、新天地等酒吧街,也为球员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城市印象]综合:37
风景:36
娱乐:37
购物:38
餐饮:37
注:5分最佳,1分最差,以上数据来源于携程网网友评分。
卞军
[原效力俱乐部]上海申花
[上赛季成绩]中超亚军[所在城市]上海[现在]江苏舜天(意向)
在中国足球环境持续低迷的形势下,要让一名上赛季的主力离开球队,何况还是中国足坛数一数二的申花俱乐部,这需要何等的魄力,而卞军,就成了这个不幸的人。
1997年,卞军第一次代表申花打比赛,“我想过自己有一天可能会被挂牌,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我会在28岁这样一个当打之年被挂牌。”卞军说道,“我在申花踢了快十年,现在这支申花队的球员里头,我也算呆得时间最长的一个了。我对申花有很深的感情,哪怕是在现在被挂牌这样的一个局面下,现在就看有没有福分继续了。”
现在的形势是,卞军不仅可能离开申花,而且可能离开上海,目前只有中甲的江苏舜天表现出了足够的诚意。但是刚刚新婚一年的卞军舍不得上海的家人,因此卞军通过朋友联系了联城,但是卞军必须放下高额年薪,以及解决450万元的高额转会费,才有可能留在上海。
“还有一些事情要和俱乐部商量,我打心眼里还是希望能在申花再打几年的,但是现在,谁都说不清楚我还有没有这个福分。”卞军说。
李尧 为爱“逃离”足球城
大连
[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查排行]第14位
注:出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球员主要消费场所]友谊外商俱乐部等休闲场所等,是大腕的活动场所;实德队的中生代和新生代,则主要聚集在离此不远的如东海月光城等KTV中。
[城市印象]综合:38
风景:41
娱乐:36
购物:36
餐饮:36
注:5分最佳,1分最差,以上数据来源于携程网网友评分。
李尧
[原效力俱乐部]大连实德
[上赛季成绩]中超冠军足协杯冠军[所在城市]大连[现在]转会北京国安
200万加盟北京国安,29岁的李尧迎来足球生涯的又一转折点。逃离大连这座足球城,李尧有些无奈又有些唏嘘。“我的爱人在北京,所以我选择来国安踢球,而实德俱乐部的人才竞争让我不得不做出这个选择。”
李尧在2006年初迅速蹿红,不完全是足球场上的功夫,起推动作用的是他在央视四套《春节歌舞晚会》彩排中与舒淇对唱《那一年那一天》。“转会北京,是因为我的妻子在北京,我们都在朝阳门附近买了房子,我想和妻子呆在一起的时间多一点。”凤凰卫视财经主持人吴丹丹是李尧的爱人,由于和舒淇的私交不错,李尧自然成了金鑫基地的名人。不少队员看见李尧都会调侃一句:“舒淇怎么没来?”
“生活质量上说,北京当然更好,毕竟北京各方面的建设和文化氛围是大连不能相媲美的。”体测结束后,李尧一歇下来就不停地咳嗽,“但足球方面,肯定是大连强许多,这里的足球人才是别的城市所不具备的。简单地说,我在实德都踢不上球,就能想象竞争的激烈程度。”
2003年,李尧从辽宁队转会到大连,实德俱乐部对这位左前卫极为重视,集团领导甚至亲自把他送到了金鑫基地的训练场;3年之后,李尧却只身一人出现在这里。“那时候我和王鹏住一个房间,现在我和他都挂牌转会了。”李尧在实德过得并不顺心,科萨和福拉多两位外籍主帅对李尧不大感兴趣,“外籍教练都喜欢用年轻队员,而实德年轻队员又特别多,随便从梯队找个人就能踢中超。关键在大连是个孩子就去踢球,俱乐部的梯队建设非常成功。”
尽管最后选择离开,李尧还是对实德这个集体给予高度评价。“当初来实德,我感觉真成了这个家庭中的新成员。可以说实德俱乐部的气氛是全国最好的,球队很团结,球场外大家还经常会串门。我很喜欢大连,我觉得一个人要善于寻找快乐,这一点很重要。”
“其实,民营俱乐部并不比申花、鲁能这样的俱乐部差,关键还是在于意识方面。实德做得非常出色,总是走在前列。虽然待遇有些低,但没有拖欠工资的现象。而作为职业球员,踢球就是快乐的工作。”结了婚的李尧变得成熟起来,所以他现在开始为家庭着想,“结婚了,安家了,稳定了,自己也变得成熟了。原来东一头西一头的,现在扎根了,觉得挺幸福的。”
杨世卓 哪边要我,我就去试训
北京
[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查排行]第4位
注:出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球员主要消费场所]北京娱乐场所的消费非一般工薪阶层能承受,就习惯来说,北京当地一些球员喜欢去东环广场、长城俱乐部、BANANA等地方消遣,此外,三里屯、后海等酒吧一条街也吸引着一些年轻球员。
[城市印象]综合:36
风景:40
娱乐:36
购物:36
餐饮:36
注:5分最佳,1分最差,以上数据来源于携程网网友评分。
杨世卓
[原效力俱乐部]北京国安
[上赛季成绩]中超第6名[所在城市]北京[现在]试训江苏舜天北京宏登
这几天,杨世卓在海埂跟随一些球队试训,其中有江苏舜天、北京宏登等,“哪边要我,我就过去试训。”这位天津小伙已经收敛了当初的锐气,“说实话,现在足球环境不景气,我心里也没底。”
“我在北京已经待了10年了,基本上已经扎根在这里,习惯了这里的一切。”杨世卓一口纯正的京腔口音说道,“16岁就来北京了,当时在威克瑞,和陶伟、杨璞和徐云龙是一拨的。现在队里面就剩下我们4个人了。当时就是冲着北京国安来的,可是那会儿北京国安队没有二线,我就只能去威克瑞了。”
1996年时的天津足球并不火爆,而北京队在金志扬的带领下,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绿色旋风”,国安永远争第一也吸引着杨世卓的心。“我当时就很想去北京,我父母也支持,我哥在体委也认识人,介绍了一下。来北京这些年,我遇到了很多好人,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刚进国安队的时候,李松海还在,跟着他训练学到不少真本事。还有二哥(姚健),我们两个人住一个房间,他绝对像一个大哥,在哪方面对我帮助都特别大。我要是干不好,真对不起他们。”
杨世卓去年联赛也获得了机会,但是一场比赛后,他却失去了主力位置,22岁的杨智取代了他,“守门员位置就是这样,必须牢牢把握机会,否则就可能被取代,可能我太张扬了,不沉稳。”
离开北京,对于杨世卓来说,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俱乐部找我谈过,我也理解将我挂牌,但是国安如果要我回去,我二话不说立刻回去。”杨世卓说道,“我现在时刻关注着国安的动态,很难割舍这份感情。”
当初他是姚健的替补,姚健叫二哥,因此杨世卓在队内的绰号叫“三儿”,国安队的北京队友们并没有把他当外人看,特别是同样来自威克瑞的徐云龙,他也时常鼓励杨世卓:“三儿,咱们威克瑞到现在还有几个人啊,加把劲啊。”
孟垚 坐板凳,不如出去闯闯
济南
[城市综合竞争力调查排行]第18位
注:出自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5年城市竞争力蓝皮书》
[球员主要消费场所]皇冠假日、银座索菲特、山东大厦这几家济南五星级酒店的夜总会和酒吧,是山东及外地球员娱乐和消遣常去的地方。一些年轻队员对壹加壹、灰姑娘等这些生意火爆的夜总会和酒吧更情有独钟。
[城市印象]综合:32
风景:32
娱乐:29
购物:31
餐饮:32
注:5分最佳,1分最差,以上数据来源于携程网网友评分。
孟垚
[原效力俱乐部]山东鲁能
[上赛季成绩]中超季军[所在城市]济南[现在]厦门蓝狮(意向)
《冠军足球经理》的游戏玩家对孟垚不会陌生,曾帮助山东队和鲁能夺过八运会冠军、联赛冠军、足协杯和中超杯冠军的鲁能左前卫是最为看好的中国球员。不过在2006赛季,他不得不离开济南南下厦门追求足球梦想了。“鲁能给了我很多,但我个人还需要发展,所以我只能离开。”
出生于天津的孟垚13岁时被青岛体校引进,之后便进入山东青年队,这段时间也是他最为风光的时刻。1996年他入选国青队,并获得亚锦赛亚军;1997年进入山东省八运队,又帮助球队获得冠军。当然这个新星也成了CM游戏里值得“开发”的队员,孟垚在游戏里的各项数值增长最快。
“如果教练熟悉我的特点而且相信我,我就肯定能够踢好。”现实中的孟垚最近几年在鲁能表现一般,2005赛季中超联赛加在一起只有84分钟的出场时间,“其实我就出场了一次,那是客场对青岛队的比赛,最后我们3比2赢了。”踢不上球,孟垚只有选择离开。在厦门试训了一段时间,蓝狮主教练高洪波对他的能力也非常认可。“我去厦门只是为了能有球踢,在鲁能我是可以继续呆下去,但如果还是像去年一样,还不如出去闯闯。”
和鲁能队一起参加体测,孟垚特别珍惜这段日子。“之前我一直呆在济南,我对济南有着很深的感情。在我看来生活最好的城市,就是济南,因为我已经习惯这里了。而且球队的氛围很好,大家都是向冠军目标迈进,不会有其他想法。”
孟垚原来是鲁能梯队流水线上的球星产品,“鲁能有国内最好的足球学校,它笼络了许多地方的人才。”相比较察可军、相福军等人,孟垚算是离开者中的幸运儿,“我去的还是中超,要知道我们同一批的很多人都在乙级队踢球。我知道鲁能不在乎钱,俱乐部总是不停地买进国脚,所以为了踢球我只能离开济南,我只是想找一个能够让我展现的舞台。”
[数据解析]
足球转会:五张牌的游戏
2002年到2005年,4年之间,中国的转会制度年年在变。2002年摘牌制,2003年摘牌并且允许自由转会1人,到2004年自由转会人数增加到3人,2005年完全取消摘牌制度,每队可自由转入5人。综观这4年的转会市场,在标王、截杀、挖墙脚、自由转会等关键词背后,却是一派波澜不惊的景象,整个转会市场,大体遵循着一套潜规则。
派系牌
2003年全兴被冠城收购后,大连实德和四川冠城,立刻成为转会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俱乐部。从2003年到2005年,据统计,两队每年的交换人数都在45人之间,而且,球员都具备较强的实力和发展前途,加上两队与中甲大连赛德隆、三德之间的“交流”,大连和四川一跃而为球员转入、转出量最大的两个地区,充分说明了大连的“人才济济”。而同为人才大户的辽宁却只剩下些存货,在转会市场并不活跃。上海申花、上海中远(国际)以及山东鲁能虽然看似活跃,但却就像把钱从左边口袋换到右边口袋,唯一好处是提高了经济增长率。随着申花、鲁能青年军的成熟,接下来,山东和上海两地也将和大连一起,成为人才输出大户,今年,两家俱乐部就开始大量抛售年轻球员。
人情牌
“仔细看看那些被摘牌的球员,有几个是物有所值?很多都是人情在里边。”在2003年的摘牌会后,一位老总道出了不轻易摘牌的理由。每年400到500的上榜人数,只有40到50人找到东家,成功率不足10%,一方面说明球队购买力不强,更重要的是球员实力一般,各球队完全可以通过内部挖潜找到替代人选。每年的冬训基地,挂牌球员们无一不如热锅上蚂蚁,通人情、找关系,为的就是一个试训机会,即便是当年的追风少年曲波,今年的国门刘云飞,都在挂牌后大打人情牌。
旧情牌
中国足坛其实并不大,师徒情、师兄弟情、乃至乡情,都成为左右球员转会的重要力量。当年姜峰、江晖追随李章洙去了青岛,张恩华追随戚务生去了天津,李蕾蕾、郑斌追随朱广沪去了深圳,都是出于师徒情,而刘军、江津、朱琪等人,则是割舍不下上海老家的情结。
金钱牌
4年间,上海中远占据两席标王,山东鲁能勇摘近两年标王,而且标王身价有逐年下跌之势,除此之外,各支球队在引进内援方面,大体上采取着比较务实的量入为出的策略。有实力大打金钱牌的俱乐部也就这两三家国企,但是一旦打出,这张牌威力又最为巨大。
保级牌
升班马、保级球队、冲超球队,也是转会市场上最为活跃的,他们实力一般,但为完成俱乐部的目标,在转会市场大肆搜罗价廉物美的球员。例如江苏舜天、长春亚泰、湖南等中甲球队,还有上海中邦等在升级后迫切需要扩充力量,不过,这些球队无法对大盘产生影响,就算用足5人名额,也不及大腕1人身价。
[数据]
2002年-2005年转会数据
主要俱乐部转入人数(人)
上海国际9
上海申花11
山东鲁能8
沈阳金德3
大连实德12
重庆力帆8
陕西国力10
北京国安5
天津泰达6
四川冠城14
辽宁队7
深圳健力宝9
青岛中能11
(此数据只统计了该城市的中超、甲A球队。)
足球城市竞争力调查·城事
12年,中国足球迷失在城市森林
文 金恒 周扬
中国足球职业化之初,广州曾被称为“足球环境最富活力的地区中心”,那时的它一度拥有4支甲A球队。
如今的广州人,早就看穿了中国职业联赛的胜负,天河、越秀山、奥体中心,到处都是踢球的人。半夜里,茶馆、浴场和大排档,夹杂着各色博彩人士,他们的足球,以自己的方式继续存在着。
广州,不过是中国城市足球变迁的一个缩影,12年的岁月里,经历了太多的派系争斗,经历了太多的资本易手,经历了一场接一场自上而下,或是自下而上的变法革命。
中国足球的城市版图早已面目全非。一些曾经辉煌的城市正在从人们的记忆中远去,另一些城市则依靠足球重新占领大众的眼球。
然而,所谓足球的城市精神却早已在这辗转反复中,迷失了原先的方向。
沈阳五里河,这个记载了中国国家队世界杯出线的地标,如今也已寿终正寝 新华社 资料 图
暗流1 国有资本,不可复制的城市魅力
12年职业足球,京沪两支旗帜屹立不倒,盖因申花和国安有强大的经济后盾。作为足球俱乐部的投资者,申花和国安的后台都是国企,这为俱乐部的持续投入增添了保障。反观民营资本经营的俱乐部,均在投资人对足球的兴趣减弱后陷入困顿,俱乐部易帜、转让和清盘的现象每年都有发生。
“那时几个老板凑在一起,找几个队员组合一下,就是一个俱乐部。”申花副总戴春华现在还对那个年代的足球唏嘘不已,“确实满混乱的,把足球都当成戏台子了,随便找几个演员就能演戏了。”
王建林当初的“万达帝国”就是建立在大连市政府给予万达集团一定量的土地基础之上,这也掀起了联赛初期的“圈地运动”。政府为了支撑足球这张名片,也愿意给予投资企业一定的补偿。这种现象发展到最后却成了投资人伸手向政府要政策,去年底青岛中能闹退出甚至有意“要挟”政府。
搞足球需要巨额投入是不争的事实,即使是在联赛泡沫崩溃之际,一家中超俱乐部投资每年至少达到两三千万,像申花这样的俱乐部每年的投入都要接近一个亿。不过职业足球给予俱乐部的回报甚寥。足协官僚体制又让投资人改造联赛的希望落空,民营资本投资足球信心大挫。
“投资足球大多两种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在经济效益没有,那就争取更多的社会效益。”申花老总吴冀南的一番言语或许正说出大多数足球俱乐部的无奈。
暗流2 “帮派”寄居在城市缝隙中
在中国足球圈的城市情结中,裙带关系不可不提。通常主教练在某个俱乐部上任后,总会带一批“嫡系”;而主教练是否能够把所有队员融合在一起,这将决定俱乐部的成绩也将决定主教练的帅位。另外“嫡系”一定程度上制造了派系,造成职业足球的恶性循环。
中国传统行业制度凌驾于足球之上,就将足球行业封闭了起来,从管理和经营到具体的执行都浓缩在一个圈子里。而足球行业的传帮带的思路,又突出了个人影响,所以更加突出了“嫡系”这个概念。
最容易形成“嫡系”的地方是各级国家队,盖因国家队的特别之处,主教练都能让许多知名球员“俯首称臣”。职业足球开展以来能够形成一定凝聚力的主教练是戚务生,从国家队下野后大戚在红塔和天津执教时皆有数名老弟子追随。
之后沈祥福的国奥队也制造了一个小圈子,曾是沈祥福助手的陈金刚和唐鹏举更是笼络了当年国奥队的诸多队员,之前沈祥福在国安的帅位不稳,亚泰俱乐部甚至都准备将祥子请来做主教练。
相对于比较松散的“上海帮”,“嫡系”最为突出的还是“大连帮”,在资本操控下徐明制造了“实德系”,这也算是“嫡系”升级版本。嫡系里有老总,有师傅,还有大哥。在中国足坛算得上大哥级的就是郝海东和范志毅,这也算是“大连帮”和“上海帮”的正面交锋。
暗流3 被功利亵渎的城市精神
职业化初期,中国足球确实百花齐放,上海有徐根宝的“抢逼围”,北京有金志扬的“小快灵”,广州有周穗安的技术流,每个城市几乎都有自己的代表流派。然而12年过去了,这种鲜活的感受却越来越淡。人员的流动是职业足球的必然,然而低层次的简单重复,正逐渐抹掉城市精神带给球队的印记。
广东人很早就接触到了现代足球,那时候,踢球还曾经看作身份的象征,广东人到北方做生意,北方人肯定钦佩地说:“你们很会踢球,很灵活。”这可能是最原始的中国足球城市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
在一切围绕08奥运以及世界杯的功利足球指导下,职业足球逐渐成为出线足球的附庸,谈何足球精神?失落的城市足球精神,不是指“疯狗精神”,也不是指“三从一大精神”,而是流动在城市人民的血脉之中的精神。
[思考]
寻找迷失的“城市”
中国城市各具特色,性格分明,而足球充分体现了这个城市的风格特征,本地化始终是球队在城市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在职业足球12年之后,从球队本身、足球文化两方面看,足球本地化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脆弱的地域分割
足球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城市文化标志。在记者此前采访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的时候,他曾经表示:“职业足球必须以城市为基础,而不是依靠某个公司和老板。”球员对城市产生认同感,让球迷对球队产生认同感,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深圳夺冠那年,一场比赛上万人,一年过后,一场比赛上百人,浅薄的根基注定其生命力不能长久,四川冠城改姓实德,后台硬了,人心却散了,等于宣判了它的死缓。在珠海中邦来到上海后,上海球迷和大连球员之间的陌生感,始终无法消除,即便是国青队球员王寿挺,也只能哀叹一声,“一年时间,估计上海球迷也没人认识我。”上海国际西迁之后,没有大打吴承瑛、李彦等大腕牌,而是隆重推出西安籍的张晨,可以说是明智之举,“全盘西化”只是时间问题。
职业足球需要人才流动,上海申花凭借强大实力,也一度是寻找内外援的先锋,但是,当外来的和尚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们逐渐开始回归本土化,曲圣卿、陈刚、杨光、朱慧谦、闵劲相继离开,王洪亮、毛剑卿、郜林等本土新人顶上,俱乐部方面也表示:“本土化是良性循环,有利于我们在转会市场上的操作趋于理智。”
走上歧路的足球文化
其次,在接受足球文化时,不同的城市性格产生了不同的解读。有人把中国足球积重难返归结于浅薄的足球文化积淀,于是我们开始吸收大量国外足球文化并将之本土化。上世纪90年代末,“足球宝贝”成为足球文化本土化的急先锋,诞生于南方广州,充满温情和挑逗,搔首弄姿之间极具中国特色,然而很快被贻笑大方,现如今,广州人看球似乎就是为了赌球;在上海,模仿J联赛的球迷组成了蓝魔等球迷群体,伴随着德比战,上海球迷文化享誉中国,全国各地“绿魔”“蓝色风暴”“红魔”竞相上马,却是东施效颦,无法形成气候;在全国各地,我们还形成了一批球迷远征团群体,但是,他们更像是旅游团,更有甚者,在电视镜头前挥舞旗帜招牌公然打起广告。
粤辽被职业足球抛弃
在中国足球的城市史中,有的城市曾经占据重要位置,如今却已是明日黄花,或者彻底被人遗忘,或者苟延残喘,它们被职业化抛弃了,却并没有被足球抛弃。
广州,和大连齐名,国内最早的两个足球特区。职业化以来,广州被称为“足球环境最富活力的地区中心”,然而那里的足球辉煌却相当短暂,1996年,同时拥有广州太阳神、广东宏远、广州松日、深圳飞亚达4支甲A球队,盛极而衰,直到今天,除了深圳健力宝的一个冠军,粤派足球始终在职业联赛底层挣扎。面对足球,广东人的态度很洒脱,“生意最重要,输赢没有所谓啦”,不过谈到波经,他们一个个又都是专家。现实的广州人,早就看穿了中国职业联赛的本质,他们喜爱足球的热情并没有变,天河、越秀山、奥体中心,到处都是踢球的人,半夜里,茶馆、浴场和大排档,到处都是赌球的人,他们的足球,以自己的方式继续生存着。
辽宁足球似乎是整个东北经济的缩影,过去的辉煌、空前的困境、转型的艰难。远离城市的依托,对于一个俱乐部来说是可怕的。沈阳、抚顺、北京、鞍山,能去的地方他们都去了,十连冠辽足从行政足球时代的所向披靡到今天的四处飘零,就是由于缺少了城市强有力的依托。在大连、沈阳另立门户后,辽足也正在步步走向绝望。
沪鲁成为新的中国兵工厂
专业足球向职业足球转变,东北和广东两地球员独占熬头。末代甲A到中超元年的更迭,让中国足球人才基地由南北向中间靠拢,申花和鲁能逐渐代替这两个传统基地而成为新的球星生产工厂。
自鲁能和申花分别夺取甲A联赛冠军后,鲁申自然成了新的人才聚集地,也成为新的球星工厂。两个俱乐部的经济实力雄厚,能够在转会市场呼风唤雨。除了签下标王级球员外,两支俱乐部的相似特点就是完善的梯队建设。
鲁能是喜欢引进天津和大连球员,申花看重的是浙江和河南球员,这充分表明了“登泰山而小天下”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球星生产线上,前者有周海滨、关震为代表,后者有杜威和郜林为后盾。近两年的挂牌队员中,两支俱乐部上榜球员都达到了两位数,这无疑体现了两家俱乐部的雄厚实力,也勾画出国内足球人才基地的变迁之路。
足球城市大史记
红山口会议
1992年,北京红山口,全国足球工作会议开始足球职业化,号称中国足球“遵义会议”。
主客场
1994年,全国六座城市,首尝主客场制,球队找到归属感,球迷充分体现城市风格。
海埂集训
1994年2000年,昆明海埂让大家见识了12分钟跑,各级国家队的集训让海埂闻名。
金牌球市
1994年1998年,金牌球市先后从成都到西安,两个西部重镇几乎场场爆满,球迷助威各具特色,“保卫成都”、“下课”、“西北狼”流行大江南北。
云南失守
1997年,红塔集团收购深圳金鹏成立红塔俱乐部,西部足球红极一时,2003年12月,红塔退出,至今云南足球一蹶不振。
上海德比
2002年2004年,上海申花与中远争当城市英雄,2003年申花夺冠,相同城市文化背景制造中国真正德比。
渝沈之争
1999年,重庆渝沈之战引爆中国足球危机,中国第一场公认的问题球出现。然而谁会想到,几年后,这块曾经辉煌的西部土壤瞬间崩塌,2005年四川足球被英甲球会谢联接手。
广州沦陷
2000年,广州足球陷入最低谷,甲B松日队降级后解散,太阳神队最后一轮保级,广州足协表示如果没有政府支持,只有死路一条。
深圳昙花
2004年2005年,深圳移民足球夺得冠军,一年后走到尽头,冠军城市昙花一现。
五里河拆迁
2001年10月7日,中国人在五里河第一次踏进世界杯,2005年10月27日,沈阳市政府召开新闻通气会,宣布五里河体育场将被拆迁。 (责任编辑:ocelo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