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恒
不及日本“七大战”的传统,也比不上韩国头衔战的时尚,中国国内职业棋战多年来其实处境尴尬。一方面,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无数棋童拼命往职业围棋门槛里挤;另一方面,大多数职业棋手仍然是一年下不上几盘比赛,各自飘零。 大过年的提起这个陈旧的话题,只是因为今年中国围棋取胜了、突破了、崛起了……
棋战:市场不热
近年来,国内新闻棋战一直呈萎缩势态。棋圣赛中止数年,一直有“恢复”的雷声,只是不见雨点。历史悠久的名人战去年被商业包装了一回,却落得个“元气大伤”。天元赛亦是影响日渐式微。阿含桐山杯、NEC杯、理光杯等快棋赛均由外资赞助,让人颇感底气不足。每年的全国个人赛愈来愈“寂寞”,以致也出现了“喊停”的声音。
谈起“内战”,围甲是绕不过的主题。是否因为围甲的存在而导致头衔战的“冷清”,尚无人考证二者之间的不相容。围甲大致能惠及等级分前50名棋手过上好日子,“沉默的大多数”仍然只能沉默着。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多年来中国围棋“外热内冷”的症状与国内股市有几分相似,大环境是中国经济以高增长率发展着,理论上最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股票市场却出奇的萧条。眼下围棋这“小技”受关注的程度超过了诸多文艺体育的大项,市场却不买账,投资围棋比赛的国内商家少之又少。
不如意的现状为“疯狂”着的棋童家庭所忽视,放弃学业直奔职业围棋这条窄路者多似过江之鲫。日前从中国棋院内部已吹出风来,定段赛“17岁”的上限界线可能会下调至“15岁”,目的是让棋童们及早“回头是岸”,不要因学棋荒废学业,继而误了终生。吹出的风有点“冷”,却能让人清醒,中国职业围棋远没有追逐者想像的那般“火”。客观地说,国内职业棋战的规模远远不够养活大多数职业棋手。
头衔:分量不重
能给普通棋迷留下印象的国内头衔应该是“名人”和“天元”,奖金不高,这两项头衔战却因其“传统”而深入人心。去年一媒介公司给名人战来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商业包装,结果适得其反,“包装”活动突然停止时,许多人误以为名人战已经“歇菜”了。第18届名人战又已进入决赛阶段,五番棋决战,在位名人古力七段目前以2比0领先于挑战者俞斌九段。天元得主也是古力,仅凭这两项头衔,古力国内“第一人”的地位不可动摇。
古力同时是今年阿含桐山杯、新人王赛的冠军,阿含桐山杯这一项快棋赛的冠军奖金远高于名人、天元两个头衔奖金的总和,这是叫人哭笑不得的现象,名人和天元两大头衔的分量如此之“轻”,超乎棋界的心理承受能力。
冠军奖金高达40万元人民币的首届倡棋杯被孔杰七段捧得,王磊八段屈居亚军。第二届倡棋杯又进入决赛阶段,孔杰再次打进了三番棋决赛,这次的对手是周鹤洋九段,“龙虎斗”成为多年“内战”的主旋律。奖金额不菲的NEC杯快棋赛已有10个年头了,常昊九段“虎”口夺食,从强悍的古力手中抢得自己唯一的内战头衔。
理光杯、招商银行杯、西南王战的冠军得主分别为谢赫六段、刘星七段、王磊八段,奖金不高、用时较短是这三项内战的共同特点,更大的不足之处在于“参赛面”不宽,比赛在小范围进行,影响力有限。
练兵:催生“黑马”
“内战”是练兵的舞台,全国个人赛女子冠军王祥云出身“业余”,却在两个月后风光正官庄杯世界大赛的大舞台。中国女子围棋“青黄不接”也有些年头了,看上去是人才的缺乏,实际上却是赛事的稀缺。在近年成长起来的年轻女棋手中,王祥云的实力并不突出,只要给点阳光,更多的女孩会像王祥云一样灿烂起来。国内女子棋战的规模更是偏小,今年第2届女子围棋精英战、第3届女子名人战的冠军得主分别是于梅玲四段、叶桂五段,她们往往赢两、三盘棋就拿冠军了。建桥杯参赛人数较多,但上届八强占着本届16人本赛的八个席位,这一规则同样阻碍着新人出头。
年仅16岁的陈耀烨五段夺得今年全国个人赛男子冠军不久便在LG杯世界棋王赛上扳倒了李昌镐九段,最后与古力胜利会师LG杯决赛,实现了中国围棋十年来的重大突破。自小在京城长大的陈耀烨学弈环境得天独厚,他成长为棋坛一棵参天大树只是时间问题。14岁的周睿羊三段在今年下半年的惊人表现则给国内棋界带来了许多思考。关于人才的培养,关于激励机制的建立,周睿羊和他的父亲书写传奇时不经意间成为专业人士的研究对象。
孟泰龄二段拿了今年第4届新秀赛的冠军,他目前默默地在聂卫平围棋道场受训。像孟泰龄一样的职业低段小棋手仅聂道就“蜗居”了三十余名,分散在中国棋院附近其它道场的亦不在少数,他们像禾苗渴望阳光雨露一样盼望着比赛机会,这即是中国职业围棋“内战”之殇。
(《围棋报》独家合作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