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圣诞节前,传出了一条消息称意大利都灵冬季奥运会组委会由于赤字过大,有陷入破产的危险。最后组委会与意大利政府达成了协议,弥补6400万欧元(约折合6亿多人民币)的财政缺口。一旦进入了破产程序,政府只能把承办冬奥会的责任接过来,否则都灵奥运会有可能无法如期举办。
这里就出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举办奥运会的主办城市合同有城市,奥委会和组委会三方共同与国际奥委会签的。此后,运动会的具体筹办工作,有谁负责执行?由体育部门还是由城市政府?这就涉及一个理念问题,你把冬奥会或运动会当做一件赛事甚至是大型赛事来办,还是当做这个城市的一件大事来办?如果,仅视为运动赛事,那自然由体育部门来抓,如果看成是城市的一件大事,那自然由城市统筹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齐心协力。都灵冬奥会冬奥会恐怕前者,北京2008年奥运会绝对是后者、因此,都灵财政危机一个接着一个,而北京2008年奥运会接国际奥委会市场开发委员会主席汤博格先生的说法,“将创奥运会收入新记录”。这一点是非常直得国内外综合性运动会的承办者认真考虑的问题。
就我国情况看,根据我的观察,综合性运动会,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际的,凡是,所在城市重视,把它当作城市大事之一来抓的,都是筹办过程困难,赛事进行一般,事后群众无人关注。因此,赛事特别是运动会需要调动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不是一个区区的体育部门或者是一个什么专业公司能完全运作的。你一定要运作那也可以,成本必然很高。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又无政府支持,赛事和运动会只能是平平而已。
从地方政府而言,一个运动会你要申办,就不会是单纯的体育考虑,肯定还有更深更远的想法,超出体育部门考虑的愿景。运动会或赛事拿到之后,仅仅给点财政支持,派个专人协调是远不够的。都灵冬奥会,各政府都体育设施建设也不是没有投资,政府也不是没有协调,但是主要全靠一个没有政府背景的组织委员会和意大利国家奥委会去搞,情况与雅典有些相似,历程现在看也有些相似。但是,我还是相信,最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介入和支持,这届奥委会也会和雅典奥运会一样地成功。
政府的影响要比体育部门大得多。就拿赞助来说,赞助一个运动会应该说影响有限,也许还比不上赞助应运动队或者知名运动员。但是,如果这个运动会与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有了关联,赞助商的眼光就放大了,市场面就自然扩大了。这样赞助商投资的不仅是赛事,而扩大为城市和区域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市场开发的成功经验就在这里。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