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赛季的乒超,将首次采用挂牌摘牌制,这就意味着很多将要转会的优秀选手,将被喊出高价的俱乐部“截获”,而实力不济的俱乐部只能另谋他策
2005赛季乒超联赛实行了“自由人”转会和租借相结合的方法,使王励勤、马琳、孔令辉等乒坛大腕改换了门庭,因此也颠覆了原有的乒超秩序。 2006赛季为给自由人提供更大的流动空间,乒超将首次采用挂牌摘牌制。虽然具体规则尚未出台,但为确保成绩,现在各俱乐部就已经忙活起来了。还无冠名的运动队,忙着找赞助;合作稳定了的俱乐部,又在忙着算计怎么花钱。
自由人的百万身价
在去年的乒超联赛中,中国乒协首次推出“自由人”,就是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三大赛事中的冠军人物。像目前现役国手中的孔令辉、王励勤、马琳、陈玘、张怡宁、王楠等人,乒协为他们在联赛中规定了“不得超过100万”的身价。很多人对这样的高身价表示质疑,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毅然排除众议,“从一个普通队员到世界冠军,他们背后付出的艰辛是无法估算的。有些人说世界冠军们年收入100万元高,我倒觉得,就算定年薪200万元、300万元,他们也值。”
就乒协对世界冠军的身价规定问题,记者采访了乒羽中心分管乒超的官员袁华。据袁华介绍,包括世界冠军、洲际冠军,以及其他普通队员的工资设定,都是乒协在综合了队员市场价值、国外联赛经验以及俱乐部意见后得出的。“目前,这个价格可能对一些俱乐部存在困难。但总的来说,应该是具有科学性的。”
谁能“买”起自由人
身价是合理的,但究竟谁能“买”得起百万身价的自由人。新赛季的乒超,将首次采用挂牌摘牌制,这就意味着很多将要转会的优秀选手将被喊出高价的俱乐部“截获”。但就目前记者了解到,很多俱乐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新赛季男、女队将各有两支队伍降级,如此激烈竞争之下,俱乐部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不请名将,俱乐部成绩差,市场反映就差;请名将,百万年薪差不多要耗去俱乐部大部分资金。还有像北京女乒这样,甚至宁可拖欠张怡宁的工资,也绝不能让顶梁柱离开。
此种情况下,很多俱乐部欲借鉴辽宁本钢俱乐部的经营模式,吸收像福原爱这样既有经济效益,又有关注度的外援。于是他们将视线瞄向了一些很想来中国“取经”的国外名将身上。还有一些俱乐部将一些国内新秀吸入视线范围之内,欲通过租借方式引入,因为他们身价不高,但却非常实用。此种条件下,很有可能使个别高身价的世界冠军无人敢于问津。
俱乐部渴望 N BA模式
显然,球员工资带给了俱乐部巨大的经济压力。已进入了第七个年头的乒超联赛,当初的推出就是为了向社会寻求更多的赞助,以提高球员待遇,把优秀选手留在国内,防止人才外流。但就目前来看,市场收入与乒乓球的国球地位所拥有的市场空间并不相配。
众多感受到生存压力的俱乐部反映,希望联赛能够真正按照市场规律来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将其打造成 N BA式的精品。山东鲁能俱乐部是全国第一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运作的乒超俱乐部,总经理董健认为,中国乒协作为行业主管部门,应该负责制订规则、出台政策,同时进行监管。在这方面,足球职业化过程中的教训深刻,乒超应当好好向 C BA学习其经营思路和模式。既然乒超以 N BA为目标,那么就应当借鉴 N BA的成功模式,结合中国乒乓球市场的特点,聘请具有丰富体育市场营销经验的专业公司来包装,而传统的队伍与企业赞助性质的合作,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本报记者丁瑶瑶
(责任编辑:奔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