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离开国安加盟松日
■1999年游历欧洲学习考察
■2005年率厦门蓝狮成功冲超———
1月29日,大年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高洪波将迎来自己40周岁的生日,此时的他已经离开家乡北京在外漂泊了近10年,是一个男人由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的“黄金十年”。 然而时至今日,一向思乡的高洪波仍无法定下自己的回乡日期,从1996年底远赴广州加盟松日投奔恩师徐根宝、1999年离开甲A松日主教练位置,到赴英德学习考察、2000年挂帅国少首掌教鞭,再到2001年赴上海任中远助教、2003年任国家男足助理教练,最后在2005赛季率厦门蓝狮冲超成功,高洪波漂泊的十年里充满了机遇,充满了挑战,充满了失败与成功带来的各种酸甜苦辣,他说:“离开家时就没考虑结果,但我知道只要我对足球还有兴趣,就会走下去。当然我会常回家看看,也早晚要回到北京的家。但此刻,我还不能回家享受……”
由于挑选外援的工作紧锣密鼓,高洪波春节将无法回京探望父母,而妻子、孩子已于今天赶往厦门与他团聚。高洪波说:“这就是我,为了工作无法回家,不过,忙完外援的事情后,我一定抽空回北京看看父母。”在广州,高洪波跟记者聊起了他漂泊的十年,他说能够走到今天与自己对足球的执着追求与勤奋分不开,当然妻子、父母鼎力支持也让他动力十足,他骄傲地说:“我11岁的儿子已经连续三年当选学校的大队委,这让我这个做父亲的感到自豪。”
图报恩
追随徐根宝到广州
记者:从1996赛季结束由国安转会广州松日起,你已在外漂泊近10年,你知道一走会这么久吗?
高洪波:当时没想过。我觉得既然迈出这么一步,就不会考虑后果。
记者:有人说你转投松日只为徐根宝,说说你俩的私交吧。
高洪波:他是我的恩师。当时他希望我加盟,帮他,帮助松日打回甲A。当时我从踢球的角度考虑,认为自己不会踢很长时间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投奔徐指导是一种回报。我记得从业余体校起,确切的时间是1975年,当时我还不到10岁,徐根宝是体育馆体校的足球老师。也正是他帮我铺下的足球路,是他带我走进了足球门。我要感恩。
记者:妻子程卫作为足协官员大多数时间留守北京,离开北京你跟她商量过吗?
高洪波:肯定的。我与妻子、父母曾坐在一起商量过。当时他们考虑到两个因素支持我出去。一方面,我本人喜欢这个行业。另一方面,徐根宝是我的老师。妻子程卫一直都很支持我。这么多年,我都帮不了她。她全力以赴投身于对孩子、双方父母的照顾,尽最大可能为我分担一些我应承担的责任。
为追求
还有追求所以还不能回家
记者:北京、广州是两座地域特征、文化底蕴各异的城市,初来乍到时,你想家没有?
高洪波:刚开始离开时很想家,这很正常,毕竟我是在31岁时才离开家。在外生活肯定多有不便。但从事业追求的角度考虑,我认为这有助于我开阔视野。多经历一些风雨,对我的帮助很大。
记者:从北京到广州再到中远最后到厦门,你下一站是哪儿?
高洪波:下一站肯定还是选择更适合自己足球事业发展的环境。毕竟我干了这么长时间的足球,难以割舍。咱除了足球,也没有其他本事,呵呵(开玩笑)。其实下一站是哪个城市不重要,但一定要适合我的事业追求。
记者:什么时候回北京?
高洪波:毕竟那是我的家,毕竟父母、孩子、妻子都在那里,所以只要有时间就常回家看看。但由于事业,我不能作出具体的回家时间表。也许有朝一日自己没有追求了,就离开了足球,我也就回家了。不过,只要我还有兴趣,我可能就还回不了家。
当学生
不算是优秀生但乐于学习
记者:听说你曾在高德公司帮助下赴英短暂留学,那是你的首次求学经历吧,学到真东西没有?
高洪波:是的。我曾于1999年10月至2000年2月前往英超、德甲俱乐部考察。先是在南安普敦、阿森纳、水晶宫等英格兰俱乐部考察,接着去德国法兰克福,顺便看看杨晨,最后随施大爷(前中国队德国籍主帅施拉普纳)去拜仁俱乐部走了走。虽然4个月的考察时间短,但使我对足球高水平国家有了了解,对他们的管理理念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一切给我今后的工作不少启示。这种学习有别于理论学习,因为理论在国内也能学。
记者:你曾经多次参加各种学习班,直到现在还在清远进行教练员培训,为什么退役后选择学习?
高洪波:毫无疑问,为了当教练。既然选择了足球这个行业,既然已经踢不了了,做教练是最好的出路,我因此就得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学习是必须的,所以我的定位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每年都去国外考察一番,如果条件不允许,也要到国内先进的俱乐部走走,借鉴他们的经验,取长补短。
记者:除了上学习班,你有没有其他方面的学习,比如英语,比如丰富其他非足球类学科的知识?
高洪波:我喜欢看杂书,也就是说什么书都读。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哪怕是走马观花,也要尽可能多看。学习知识嘛,多多益善。
记者:你踢球时很有灵性,学习成绩怎么样?是优秀学生吗?
高洪波:不能说自己是优秀学生。但我乐于学习,我认为只有尽可能多下工夫,才能弥补知识欠缺的地方,才能让自己的执教思路更开阔。
记者:打算学到什么程度停止?
高洪波:“活到老,学到老”。我们的足协副主席谢亚龙同志也说,像教练员训练研讨会这样的学习交流活动也要保持,学习不分形式种类,有精力就一直学下去,因为总有新的东西需要你吸收。
拾教鞭
初拾教鞭感阵痛执教不惧失败
记者:你初拾教鞭是在2000年执教U16国少队,但由于成绩不理想,你很快“下课”了,当时心理状态如何?
高洪波:从2000年2月开始到10月结束,我没能带队在9月越南举行的亚少赛决赛阶段出线。从工作角度来说,我没有完成中国足协交给我的任务。另外,对于我的球员来说,他们本来比赛机会就少,我没能让他们获得世青赛锻炼机会,很遗憾。初次执教,我有很多值得总结的地方。失败了,不高兴是肯定的。所以我当时作了深刻的总结,比如当时热身赛准备不足,赛前运动量调整方面不到位,没能保证队员达到最佳状态。
记者:离开国少队后,你都做了些什么,当时有没有考虑放弃执教?
高洪波:谁没失败过?教练有几个是一下子成功的?所以除非我对足球没兴趣了,否则我肯定在这个岗位上坚持到底。其实,1999年出任松日队主帅时,我也是在打了一半的时候去国外学习的,当时也是因为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我觉得我还会回来当教练。当时我出国了,我想,只有从失败中汲取一些教训,才能更好地把握足球规律和执教工作的规律。
看成功
厦足成功冲超执教国足是最高追求
记者:决定接手厦足时,你对“下课”有没有准备?
高洪波:教练员成功、失败都正常,是经历的组成部分,其实重要的是自己对自己能否满意。有的教练看起来比较成功,但他如果觉得发展空间受到了限制,他也会离开。
记者:你觉得在厦门执教这几年给你带来了什么收获?
高洪波:从2004年到今天,2006年是我连续执教厦足的第3个赛季。如果让我找寻执教成功的原因,我认为首先是工作环境比较好。球队既有地方政府领导支持,又有企业财力的保障,再加上球员与球队之间的精诚合作。这是成功的重要原因。
记者:你由中甲教练成为中超主帅,这种概念的变化让你面临的挑战将更大,你准备好了吗?
高洪波:首先,作为教练员,就得具备各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这其中也包含了承担失败的勇气,所以我有这样的心理准备。
记者:将来还有勇气冲击国字号帅位吗?
高洪波:当然有,应该说是尽力争取吧。做国家队的教练是我的最高追求。
记者:初到厦足时,队员服你吗?你这么年轻。换言之,你是用什么折服队员的?
高洪波:能力吧。踢球水平能超过我的屈指可数。另外,我得让队员们明白,我的话对他们有帮助,不是以上压下的命令要求。我是教练员,也是帮助他们达到最佳竞技水平的老师。所以在工作上我跟队员不是朋友,因为工作上我必须要求他们严格达到指标,达到质量要求。而在生活上,队员们有困难,我作为朋友鼎力相助,我是老大哥。
记者:你遇到的困难是不是比想象的多?
高洪波:教练员除了场上指挥作战、训练场指挥训练外,还是医生、老师。教练要把不同的问题解决掉。困难确实多,但困难也恰好需要我们去解决。
叙友情
选择北京球员只因双方互相信任
记者:为什么田野、杨晨他们都选择投奔厦足,你从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高洪波:我没有起到什么作用,我的感召力并不像外界渲染的那样。人家队员都要考虑生存。当然,我们之间比较熟悉,所以相互信任程度比较高,结果就走在一起合作了。
记者:你执教的厦门队会不会变得京味十足?
高洪波:其实厦足与北京足球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所以厦门队的风格也不是绝对怎样的。一个球队的特点、风格不是因为我这个主教练特点而定的。球队的特点主要根据队员的特点而定,确切的是根据队员在青少年培养阶段所处地域的足球特点而定。这些队员在年轻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我们做教练的只是根据他们的特点给他们融入更多先进的、科学的足球理念。
记者:你在厦门买房子了吗?将来是留北京还是……
高洪波:怎么可能?因为北京永远是我的家。我无论如何最终都会回家的。
谈家庭
为儿子自豪感谢妻子承担家庭重任
记者:你和妻子都是足球人,你长期在外,妻子有时也随足协外出,孩子怎么办?
高洪波:其实,我说过,妻子在家庭方面替我承担了主要责任。我特别感谢她,这么多年,我基本没管孩子,我太太又工作又带孩子,还照顾我们双方父母,真挺不容易。
记者:听说你的孩子学习不错。将来你还让他走足球路?是你们指定路线还是任由孩子自主选择?
高洪波:我教育孩子的理念就是让他成为一个健康、诚实的人,不管在哪个行业做事。另外,要看他有哪方面的潜力天赋、喜欢创造什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我其实真挺高兴的,孩子不在身边,可特别优秀。现在11岁了,在重点学校念5年级,还是大队委。
高洪波其人
■1966年1月29日出生,北京人。
■1974年,在就读于丰台桥梁工厂子弟小学期间开始踢球。
■1975年,进入体育馆路体校踢球(当时的领门师父正是徐根宝)。
■1981年,进入北京先农坛体工队,随后进入北京青年足球队。
■1985年,参加世青赛,随中国队打入8强。
■1986年,进入北京足球队。
■1991年,入选徐根宝执教的中国国家队。
■1994年,离开北京国安队,前往新加坡“松巴鲁(音译)”队效力一个赛季。
■1995年-1996年,返回北京国安队,帮助球队取得1995赛季甲A亚军以及1996赛季足协杯冠军。
■1997年,加盟恩师徐根宝执教的甲B球队广州松日,并帮助球队冲A成功。同年,代表国家队参加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十强赛,随后退出国家队。
■1998年,在广州松日队退役,并于1999年出任松日队主帅。
■1999年10月至2000年2月前往英国、德国考察。
■2000年2月至10月,执教U16国家男足。
■2001年,再次追随徐根宝执教甲B球队上海中远,并帮助球队冲A成功。
■2003年,加盟以荷兰人哈恩为首的中国队教练组。
■2004年,出任中甲厦门蓝狮队主帅。
妻子快语
我跟老公每天一个电话
1992年2月,在北京,高洪波与相恋多年的女友程卫正式结为夫妻。结发14年来,夫妻俩相濡以沫,心心相印。现如今,他们的爱情结晶———11岁的儿子是某重点中学的大队委。
虽然丈夫长期在外闯荡,但同为足球人的妻子程卫却对丈夫给予了充分的理解,程卫说:“作为足球人,我们从恋爱阶段就与常人不一样,对于聚少离多,我习以为常。我、儿子还有我俩的父母对高洪波都比较支持,因为他在足球路上总能用成绩与收获让我们自豪。”
1995年4月,程卫与高洪波的儿子呱呱落地,那时的高洪波刚刚从新加坡回到北京。然而征战甲A的辛苦让高洪波难以照料妻儿,程卫这个时候坚强地承担起作为妻子、母亲、家庭总管的重任。身在北京的程卫对记者说:“其实对这种分开的生活已经习惯了,是足球工作者的工作特殊性决定了这种夫妻、恋人间聚少离多的局面。不过,当有了孩子后,我的精力大多投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就不觉得什么了。”
“难道孩子的出世会淡化你们夫妻间的交流吗?”记者问道。“当然不会,现在我跟高洪波每天一个电话,我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不是说天天见面就会感情好,我们始终相互鼓励,相互信任,相互关心,只是形式不一样而已。”“那么,高洪波的父母是不是更想儿子?”“想是肯定的,但两位老人,尤其是我公公对高洪波的支持特别大,他们觉得儿子在外闯荡是给他们争光,他们当然乐意儿子更上一层楼。”
只要记者提到高洪波带领厦门队冲超成功,程卫就会发出自豪的笑声:“说真的,高洪波自己也挺努力的。所以他无论走到哪儿,我跟儿子都支持他。”不过作为足协官员的程卫也有另类的苦衷:“你知道,干足球的要承受高于普通人许多的压力,特别是做足球教练的妻子,总会挨骂。教练成绩好了,可能一下子被捧上天,成绩不好会被骂得一塌糊涂,所以真渴望得到一些理解。足球工作者的家属,确实不好当。”
(责任编辑:乐天) |